近几年,网络直播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网络直播突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让天南海北的观众都能同步欣赏到非遗展演。此外非遗也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创新,产生了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如今,我市的非遗传承人也进驻数字化世界,借助网络的力量展现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短视频、直播带“火”传统非遗
36岁的刘岳清是临朐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箅子的传承人。去年,他的手工箅子制作技艺和作品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了展示。视频发出后,点击量猛增,让更多人近距离地了解了手工箅子制作技艺。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刘岳清成了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网络红人,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他的粉丝,有的来下订单,有的来拜师学艺,这让他对传播传统手工艺、传承传统文化更是坚定了信心。
“只有让非遗走进生活,才能让人们感知到有温度的老手艺,才能让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刘岳清坦言。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他根据现代生活要求,制作冰箱专用、果盘专用等箅子产品。现在临朐手工箅子共有水饺箅子、软箅子、锅盖、瓮盖、盖垫、高粱秆灯笼、鸟笼、昆虫笼子、钟表及相关工艺品7大类20余个品种。2018年高粱秆手工箅子工艺品系列在中国·潍坊2018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中获生活实用类创意作品系列最佳创意奖,箅子钟表获优秀创意奖,箅子钟表已申请国家专利。手工箅子制作创业项目在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19年在临朐县助推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如今,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他还免费为当地的贫困群众和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让他们也加入到箅子编织行列,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风筝“云课堂”传播风筝文化
“看了刘老师的直播学习到很多,老师讲得太好了,耐心细致,通俗易懂。”“潍坊风筝太漂亮了,自己学了也可以动手做了,期待下次直播!”……日前,47岁的潍坊风筝传承人刘志江在东家手艺人平台做的潍坊风筝扎制技艺直播,吸引了众多的风筝爱好者。
“一只风筝要经过削竹煨烤,骨架绑扎,裱糊裁剪……这十多道步骤,哪一步错了都不行。”直播课上,刘志江耐心地讲解潍坊风筝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作为一名风筝传承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潍坊风筝飞得更高,让潍坊风筝文化传播得更远,而开通直播,也让更多人近距离、全方位地了解了潍坊风筝。”刘志江说。作为潍坊风筝研究所的风筝艺人,也是十笏园非遗空间第一批入驻的非遗传承人,还是河北省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风筝专业技术带头人、特聘讲师,刘志江的风筝扎制技艺出类拔萃。
刘志江说:“通过网络直播给学生们上课,宣传风筝文化,看到有更多的人喜欢潍坊风筝,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以前,除寒暑假外,刘志江每个月都要到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集中授课。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不能正常开学,他便自费购买了直播设备,通过“云课堂”给学生上课。在他的班墨坊风筝工作室内,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给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技艺(风筝方向)专业的学生讲解风筝扎制、绘画、创新等方面的知识。
单纯地讲解风筝扎制知识,难免有些枯燥。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刘志江还带着直播设备来到朋友的风筝工厂,与学生们互动,让他们了解各式各样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