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民俗、技艺,而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那些灵巧之手的创作、沉淀着生活智慧的工艺,不仅会点亮现代生活,还将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围绕“非遗+”做足创新文章,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努力打造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发展新样板,让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点亮人们的生活。
近距离感受桑蚕文化
“你看,这只蚕宝宝好可爱啊。”“快看,这只蚕宝宝在吐丝……”日前,昌邑市柳疃镇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里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前来参加研学游的小朋友和家长们聆听着柳疃的专属故事,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与众不同的体验点缀着多彩的假期。
在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内,一只只憨态可掬的蚕宝宝,一个个洁白无暇的蚕茧,一缕缕隐隐可现的丝线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可触可感的体验让很多家长都重新体验了一把少儿时光。孩子们看着一个个洁白的蚕茧变成一卷卷蚕丝,明白了剥茧抽丝的真正含义,了解了蚕的一生。
蚕茧秒变公仔,蚕茧可以制作手工花,在蚕茧上面可以画画,这些体验感更强的课程更是让孩子感觉神奇不已。他们拿着小剪刀,将一个个蚕茧依次剪成花瓣、公仔的头与耳朵,再用胶水一块块粘贴,最后涂上颜料,配上部件,蚕茧就变成了漂亮精致的花朵……在现场,亲子手工课程共开设了扎染、拓染、制作蚕茧公仔、蚕茧涂鸦等手工课程,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近距离接触,让孩子学习与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各种手工益智活动,既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传播了非遗文化,帮助孩子们成长。”陪同家长李宇翔说。
“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来体验桑蚕文化,帮助孩子成长,同时找寻他们童年的回忆。这里还开设了精彩的手工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自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后,我们会不断拉长文化产业链,搭建平台,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多彩非遗“赶大集”
悠扬悦耳的古琴、自然质朴的黑陶、精致美观的柳编……近日,在诸城市常山脚下的金查理小镇,诸城派古琴、诸城剪纸、黑陶、柳编、绿茶等50多项非遗项目荟萃云集,现场进行了展示、展演、展销,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赶大集”活动,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很喜欢这个剪纸,因为我比较喜欢美术,感觉剪出来特别漂亮特别稀奇,我觉得剪纸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有人来继承它、学习它。”12岁的吴宇桐说。在现场,诸城剪纸吸引了不少孩子们的目光。
“黑陶文化要想不断发展,就要不断创新陶艺教学模式,将兵马俑文化、恐龙文化等主题融入黑陶制作过程,让黑陶制作学习不再枯燥,让小朋友尽情参与黑陶制作体验,在玩泥中收获乐趣,传承非遗文化。”诸城黑陶传承人梁云涛在现场向前来“赶大集”的市民介绍着。
活动现场,古琴演奏、武术表演、茂腔等精彩文艺节目一一上演,让市民、游客与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瑰宝“亲密接触”,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非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措施,打造了一系列非遗精品,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志伟说,诸城市将继续加大活态化传承力度,让更多非遗走进生活,贴近群众,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从而促进该市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手把手传承“泥塑文化”
“今天上课,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做得非常好。高密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工艺品,是已有5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们来认识这一文化,掌握这一技巧,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泥塑文化传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日前,在高密市文化馆,高密聂家庄泥塑第22代传承人聂鹏正在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学生们给泥老虎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