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第七届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现场侧记

        满眼秋景入画来,又是一年盛会时。
 
  书画、剪纸、刺绣、陶瓷、风筝……10月5日,第七届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在鲁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博览会上,上百个艺术门类的民间工艺精品及精湛工艺、一系列互动感强的体验项目,更是让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一场精品荟萃的文化盛宴。
 
  “我今天带了百余幅作品来参加民俗文化博览会,其中《同心战‘疫’》和《中国力量》这两套分别是为了诠释抗疫精神和纪念新中国成立71周年而创作的,以剪纸艺术的形式记录时代,讴歌英雄,传递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在民间手工艺展区,来自日照市的剪纸项目非遗传承人辛崇花向记者介绍自己来参展的作品。她说:“这是《同心战‘疫’》题材的12张剪纸作品,记录了从疫情发生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过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记录的不仅仅是中华儿女战胜疫情的经过,更是传递着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迎难而上,团结一心的正能量。
 
  54岁的辛崇花说:“今年是第六次来潍坊参加展会,每次来都能感受到潍坊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文化积淀,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希望在参展过程中,多吸取文化精髓,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一场璀璨盛会,绽放文化之美好。“作为苇编的传承人,我一定要做真东西,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苇编在过去是一种生存技能,更是一种文化,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它,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才能让苇编文化经久不衰。”徐尊霞来自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是大码头苇席编织第三代市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从小跟着家里老人学习苇草编织。
 
  收纳筐、葫芦装饰品、纸巾盒……在徐尊霞的展台,记者看到一件件苇编作品贴近生活,实用性与时尚感并存。徐尊霞介绍说:“苇编,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还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是我们当地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利用芦苇、蒲草等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工艺编成各种艺术品和生活用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的苇编距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她说,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苇编已经从谋生的手艺,变成了时尚用品。当地人以自己的发展思路,让苇编绽放出独特的产业魅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的新支点、新渠道和新路径。
 
  文化搭台,互融互通。展会上,造型独特,颜色亮丽的风筝无疑是整个展厅的亮点,吸引了无数人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这次展会我们带来了具有潍坊特色的花灯和风筝前来参展,就是想借助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的风筝文化,让潍坊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来自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的王争不时向前来观赏的市民介绍潍坊风筝,忙得不亦乐乎。    
 
  艺术源于生活,文化需要交流。“我这件作品《候车印象》,创作灵感来自自己有次出差在车站看到疲惫的人们在候车厅闭目养神,心中却有着无限的乡愁。”胡云平是来自淄博的陶瓷艺术大师。他的展台,每一件陶瓷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尽显人生百态。他说:“潍坊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希望通过此次来参加展会,能够激发自己更多的创作灵感,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品味人文底蕴,感受民间艺术。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自2008年创办以来,遵循“艺术走近大众、大众共享艺术”的宗旨,整合山东优质文艺资源,倾力打造的重要文艺平台,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第十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山东省内将举行30多项100余场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作为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本着“学术、交流、传承、创新“的原则,以弘扬传统民族民间民俗艺术、普及弘扬传统艺术知识、展示发展创新成果为宗旨,构建起了民间文化艺术传播、交流的平台。
 
  从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到源于生活的陶瓷作品……让人们看到了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从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到创意设计的点石成金,再到各类文创产品,让有形的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越来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