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绘画艺术评论的价值与尺度

   借用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人人都是评论家”。这样说,并非有意抹杀普通人和艺术家的界限,也并非取消普通人与评论者的差别。只是今天看来,评论,或者从事评论,有些时候仍不免尴尬。既有木心“可怜评论家,凡上善者,都是拒绝解释的”之论,也有从事评论者之吃力不讨好之因。因此,人们更倾向于从事艺术创作,却不太喜欢从事评论。然而,评论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面对艺术现象或者艺术作品时,人们自然会升起某种评价或评判的冲动,无论是批评、赞扬,还是其他,或有感而发,或借机发挥。艺术创作有其自足的领地,而艺术评论亦有其自己的疆域,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的青年艺术评论家李笑涛便是其中难得的一员。

  李笑涛出身于书香世家,从事艺术评论与文物鉴定工作多年。当然,就他从事的艺术评论与文物鉴定工作来看,他是有先天优势的。其曾祖父李绳其,为1904年山东第一批公费留学日本的中国官费留学生之一,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医专”。1911年毕业后回国创办了“浙江医专药科”,并任该科主任。李绳其在日本就学时,于1905年经徐静心和谢洪涛推荐加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的救国组织“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以教育及实业救国,为中国药科学科的先驱,并在民国时期,以中国特色的制药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为中国拿到过金奖;祖父李雪岩是收藏家、篆刻家、红学家,善书画,著有《金石录》《哀凰集》等著作;父亲李冰奇是著名画家,师承刘勃舒、许麟庐,擅长花鸟指墨,于1993年当选为中国指画学会主席,现为美国东西方艺术学会会长,曾在德国、瑞士、捷克、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十四个国家讲学和举办画展,并于1997年12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笑涛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家庭的艺术氛围为他日后的艺术评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李笑涛热心于艺术评论的写作,同时与很多知名艺术家、学者、教授交往密切,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李笑涛不断汲取营养,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写出了一篇篇让艺术家满意的文章,并在济南市的美术界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及学术地位。李笑涛在采访艺术家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用精炼的文字将感受呈现出来。李笑涛既在艺评的花园中耕耘,又在与艺术家的互动中成长。

  当然,绘画艺术评论与绘画创作既存在联系,又有区别。魏晋南北朝时,陆士衡谓“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王廙与王羲之论学画谓“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再之后,则有:“文以达吾心,画以寄吾意”之说。如此等等,无不表明绘画的自足及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及个体性价值。那么,艺术评论是否还有其价值?当然,作品的最终完成,必然有观者的参与。在李笑涛看来,作为一个艺术评论家,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艺术评论家首先是一个艺术作品的欣赏者,但是他不能像一般的观赏者那样写观后感,艺术评论无论是文体还是内涵,都必须超越普通意义上的个人化的欣赏感受。艺术评论家应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深入的理性思考。李笑涛认为:“作为一个艺术评论家,必须要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及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过程,对当下也应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这样才有可能将具体的作品放到历史和当代社会这两个重要维度中进行评论与考量,甚至将某一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放在世界美术史和人类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衡量,提供有关价值与意义的判断,这才是一个艺术评论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