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版权,为文化创新保驾护航

      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开放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在国家和省版权主管部门指导下,我市正式启动了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全市版权工作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从吃“哑巴亏”
 
到主动申请专利
 
  作为一家有着近三十年发展历史的企业,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是潍坊风筝产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公司对版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以前的时候,版权意识差,自己好不容易创作出好的作品,用不了几天市场上就会出现仿冒产品。明明知道自己的权利受损害,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公司总经理王永训说。
 
  王永训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逐步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档案,制定出每年的作品创新、保密、使用、保护计划,提出版权知识培训和宣传计划。并专门成立了产品设计部门,4名设计师伏案创作、研制,款式新颖、功能先进的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目前,公司拥有一百余种风筝产品,二十余种工艺产品。自2015年起,公司相继对自主设计的风筝、布艺产品的包装礼盒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对“蜻蜓”“金鱼”“老鹰”“沙燕”“龙头”等数十款自主设计完成的风筝也申请了版权保护,公司现拥有自主商标品牌“飞鸢”及十余项外观专利,申请版权作品300余件。
 
  版权作品登记量,是反映一个城市版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工作专班办公室下发《关于全力做好版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相关行业协会版权登记提出了明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召开全市版权平台建设会议,着重对各平台年度版权登记进行安排部署,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版权作品登记热情。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版权作品登记20650件,较2019年增长143.3%,登记量居全省首位,登记数量和质量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基地、园区)5家,省版权示范单位(基地、园区)38家。
 
“版权进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版权助了一臂之力。作为全省率先开展“版权进乡村”行动试点,近年来,寒亭区以“版权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引领‘三农’未来”为主题,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蹚出了一条版权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每年印制2300余万张,年产值过亿元,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但是随着年画产业发展势头向好,版权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痛点。为维护版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开始探索全流程版权保护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潍坊市乡村版权保护示范村镇、示范企业(园区)、带头人管理办法》,维护版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该产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依托杨家埠木版年画社,设立了区级版权工作站,西杨家埠村也成立了版权工作站,代表该村对木版年画古版版权进行集体维权。杨家埠木版年画保护协会也成立起来,帮助会员维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寒亭大队负责人韩申军说,同时还建成了民间艺术品备案鉴定中心,建立民间艺术品“DNA”数据库,为著作权人维权和文化执法部门执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此外,在街道文化站和重点企业、园区、村庄设立了一批街村版权工作站,提供免费版权登记、维权咨询等服务。文化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已成常态,对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积极引导通过司法途径定纷止争,构建协会、行政、司法相衔接的版权保护体系。
 
  2018年,省版权局批复我市为全省“版权进乡村行动”试点市,试点期三年。三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版权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实践,初步形成了版权助力乡村振兴的“潍坊模式”。2020年是“版权进乡村行动”试点收官之年,我市选树培育了100个“乡村版权保护示范村镇”、100个“乡村版权保护企业(园区)”、100个“乡村版权保护带头人”,拍摄了“版权进乡村”纪实片,试点行动完美收官。在珠海2020中国版权年会上,我市“版权进乡村行动”被中国版权协会授予“2020年度中国最佳版权实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