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中国艺术报关注:青州市地方戏传承保护工作(2)

青州市艺术剧院院长马保光回忆起高研班时表示,学习的密度、强度很大,但是对个人开拓眼界、提升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因为高研班邀请了40位专业导师,安排了包括理论类、专业类、观摩类、研讨类等课程,发挥中国戏曲学院的师资优势,以最强教师阵容参与教学,同时安排学生观摩8场大型艺术演出, 3场与剧组主创的座谈交流会。马保光说,自己从高研班回到剧院,立刻组织大家也展开学习,挑选了近年来戏曲经典剧目的视频进行观摹,高研班上老师推荐的书也发给大家,进一步打造学习型剧院,增强了大家从事戏曲事业的信心,开阔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青州市艺术剧院是一个中等体量的剧院,并在原有的云门剧院原址建成一座小型的京剧博物馆。作为县级市的剧院,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青州市艺术剧院的前身——青州市京剧团始建于1958年,是青州市唯一的公办京剧院团,每年承担了150场公益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戏曲进企业、戏曲进社区、戏曲进校园,还有一部分是服务于脱贫攻坚。”马保光介绍了这150场演出的构成。此外,在戏曲进校园中,青州市艺术剧院还出版了一本校本教材《走近京剧》。青州市艺术剧院副院长、青州市京剧团团长丁枢忠说,京剧进校园的形式比较活泼,采取了主持人解说、演员示范,并有“跟我学”环节,教一些行当的基础动作。青州市京剧团的京剧进校园工作已经开展10年,每年进学校达20余场。京剧进校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学校发现了一些好苗子并招进了剧团,学生们正在青岛艺校学习。

 

随后,大家观摹了青州清音小戏《老倔杠卖油》。这出小戏2020年已经在农村演出了20多场,深受观众欢迎。该戏讲述的是因病致贫的老倔杠一到年节就收到各类扶贫人员送来的慰问品——食用油,一直没有门路脱贫的老倔杠不得已只能卖油的故事。剧中,老倔杠调侃村书记说,“胡萝卜钉墙上,一看就不是个正经橛子”,生动活泼的语言,真实又略带讽刺的场景,非常能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