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高密东北乡:抗战热土 文学地标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里,东北乡是他精心构筑的文学王国,这里有一幕幕精彩绝伦的人间悲欢;在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中,东北乡是高密对接青岛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先头兵和桥头堡。东北乡,曾经因一场伏击战而载入史册,因多次出现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而声名鹊起。
 
孙家口村设伏
游击队员逞威
 
  抗战期间,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孙家口伏击战是高密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敌后军民的抗战斗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1月9日,高密城失守,高密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不甘心当亡国奴的有志之士和抗日武装力量,立即行动起来,做好迎敌准备。1938年3月,曹克明领导的游击队建立起来,在胶济铁路以北的高密、昌邑、平度一带坚持抗日活动。
 
  胶(县)沙(河)公路是连接胶县和平度的交通要道,经常有全副武装的士兵乘车往返巡逻。经过周密考虑,曹克明决定在胶沙路中段组织一场战斗,恰逢族兄曹直正前来联系工作,曹直正从黄埔军校毕业,有丰富实战经验。二人商讨后决定要打一场伏击战。
 
  曹克明、曹直正对胶沙公路逐段进行勘察,发现孙家口村地势低洼,村里有几处锐角拐弯,汽车只能单行通过,而且附近别无他路,是打伏击战的有利地形。
 
  经过连日观察,曹克明、曹直正判断4月16日有巡逻车从平度返回胶县。当日拂晓,二人带领游击队员分头埋伏,在村内拐角处设了路障,并布置几个农民在公路旁的田地里耕作。
 
  早上8时许,满载日军的五辆汽车由北向南驶来。第一辆车快速驶向村庄方向,一进村是一个90度的拐弯,这时司机突然发现有路障,刹车已经来不及,轮胎被耙齿刺穿,车前头急速调转,陷入路旁沟内。埋伏在两边院墙内的游击队员,齐向日军开火,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日军大部分被歼灭,但仍有少数士兵凭车负隅顽抗,疯狂地向游击队员进行扫射,游击队员多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没有战斗经验,十几名队员不幸中弹牺牲。眼看着队员一个个倒下,连长马福生急中生智,把一捆捆高粱秸扔到车下,汽车爆炸燃烧。残敌看大势已去,四处逃窜。
 
  战斗持续近5个小时,曹克明领导的游击队共歼敌40余人,包括从板垣师团部来胶东视察军务的指挥官中岗弥高,并缴获战利品一宗。战斗中,游击队员共伤亡30多人,曹克明族人中有3名为国殉难。
 
文学地标东北乡
 
抗战精神代代传
 
  东北乡、伏击战、红高粱,这些活生生的历史元素后来成为作家莫言笔下的创作素材,随着影视剧《红高粱》的拍摄和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但东北乡成为一处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学地标,红高粱也成为东北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高密东北乡不仅仅是莫言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他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遍地火红的红高粱,充满地方特色的茂腔,莫言成名作《红高粱》所描写的人和事,大都取材于东北乡。正是莫言作品笔下那一个个传奇故事,东北乡被很多的读者视为一片神秘的土地。
 
  如今,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一座红高粱抗战纪念馆拔地而起,一件件锈蚀斑斑的展品实物诉说着那曾经的烽火岁月。
 
  “纪念馆基本陈列以‘孙家口伏击战’为主展区,另设日军在胶东、世界反法西斯、中共抗战、印象红高粱四个分展区。去年10月1日向公众开放以来,已接待数百批党性教育考察团。”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馆长刘铁飞向记者介绍说。
 
  刘铁飞一直深受莫言作品和电影《红高粱》影响,为纪念故乡英雄,传承红色精神,他自费筹建起红高粱抗战纪念馆,将自己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与这场伏击战相关文物存放于纪念馆内展览。现在馆藏抗战文物3000余件,展出1000余件。
 
  “目前纪念馆以学校研学、党建培训、红色教育为主,二期的‘美术馆’、‘婚俗馆’、大型碑林及‘梅园’也将于今年5月中旬开放。”刘铁飞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