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访国家二级编剧李英明

  李英明博览群书。



  今年67岁的李英明,从事文艺创作40余年,出版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各类作品150余万字。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但最令他骄傲的,是原潍坊市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二级编剧的头衔。

  作为一名编剧,李英明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特别是近年来,他连续参与创作了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大型现代廉政京剧《路向远方》、现代京剧《头雁》《陈少敏三请徐公》等多部大型文艺作品剧本。

  “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为人民抒情,为时代立碑,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对此,李英明感到无上光荣和骄傲。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

  “烛照历史,引领当下。”这是李英明对其参与创作的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的创编初衷和价值定位。

  吕剧《板桥县令》是潍坊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戏曲舞台剧,该剧于2018年1月31日首演,2019年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是山东省2019年度入选全国会演的唯一剧目。《板桥县令》在我省多地演出近40场,受到广大观众热情赞誉。

  “郑板桥这个人物及其故事,在潍坊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要新编历史剧,还得要充分挖掘历史,寻找历史与当前能够契合的时代精神,找到这部戏的价值所在。”李英明说,清代郑板桥以画家、文学家著称于世,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

  以爱民为主题,《板桥县令》以戏剧手法塑造了郑板桥的舞台艺术形象。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曾在潍县任县令7年。在一次审案时,郑板桥偶然发现一旧案线索,此案曾引得民怨鼎沸,却因涉及前任县令及其上司与豪绅的利益而不了了之。郑板桥对此悬案、冤案亦有耳闻。于是,他据此线索明查细微,并巧用手段、刚柔并施,与各种干扰势力虚与委蛇,郑板桥也因此得罪了自己过去的门生、现在的上司而“奉旨革职”,回归故里。

  该剧充满着正能量、大情怀,以幽默、诙谐、风趣、灵动的艺术风格,将惩恶扬善、执政为民的严肃内容呈现于舞台,使“聪明板桥糊涂官”的形象独特而生动、发人深省,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板桥的美善、机趣。

  “以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这是《板桥县令》艺术创作的着力点。这部剧告诉人们,时代需要郑板桥这样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将百姓冷暖视为己任的优秀官员。唯如此,民族复兴大有希望。这不仅是广大观众喜欢看的一部戏,还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为民教育的一部艺术教材。”李英明说。

“接地气儿”才“有人气儿”

  “生活就是内含美玉的璞石,待创作者琢磨后呈现给大家。”对于作品的创作经验,李英明说:“经过多年文艺创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感悟最深的就是,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源于生活,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之中的。那些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俯拾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