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触摸远古时代的文明(2)


“质朴的材料” 邂逅“巅峰工艺”

  陶,是人类的一次从无到有的实验。在双手的作用下,土壤、水、火交织在一起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实现质的转换。从对泥土的把弄开始,人类意识到自身创造万物的非凡能力。距今四千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最质朴的材料,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出土的黑陶罍就是那个时期见证人类文明的代表作品。

  这件黑陶罍,口径为11厘米、高31.4厘米。卷沿,口微侈,高颈,折肩,最大腹径偏于下部,平底。让人感觉十分稳重。此罍之陶土经特意加工,陶质非常细腻,器壁厚薄均匀。火候高,质地坚硬。虽埋于地下4000多年,但至今仍黝黑有光泽。

  从其制作技艺来看,其底部有清晰的同心圆,腹部有快轮加工形成的数周轮旋纹理,表明在4000多年前,寿光地区的先民已经能熟练地用快轮制作陶器。“我国古代制作陶器,是经过了手捏泥条盘筑法、慢轮修整法、快轮制作法等几个过程。火山埠遗址出土的这件黑陶罍,是用快轮制作法制成的,其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寿光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火山埠遗址,还发现数件磨光器,而这件黑陶罍正是经过磨光器认真打磨后烧制的,因此器表通体光滑明亮,颜色纯正,周身黝黑,无异色斑点。这说明当时烧制陶器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因此,当人们目睹这件来自4000多年前如此漂亮的陶器时,自然会感到震惊。

东渡日本展览的 东方文化艺术珍品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具,完成涅槃。而这也是黑陶罍的基本工艺。陶土经沉淀加工,不掺加任何杂质;快轮制作的陶坯,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用石制或骨制的磨光器对其表面磨压打光。焙烧时封闭窑顶,后期向窑内加水,并在烧制过程中使用浓烟熏烧,尽量使碳分子微粒进入陶胎内,形成黑陶;烧成后,还要趁热磨光。精美的黑陶罍就这样制成了。

  已见考古资料,此类器物在胶州三里河、寒亭区鲁家口、兖州西吴寺等龙山文化遗址皆有发现,但它们在制作工艺、造型、质地、优美程度等诸方面均不及此器。因此,在1986年选借文物,作为友好“使者”东渡日本展览时,火山埠出土的这件黑陶罍被选中。

  在日本展出期间,一些高级官员和考古专家、学者,看到这件来自4000多年前的黑陶罍时,无不赞叹与惊讶。中外专家、学者们的惊讶不无道理,大量实物史料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不仅仅局限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再向前无文字记载的历史,人们称其为史前文明。而埋藏于地下的黑陶罍正揭开了史前文明的面纱。这件黑陶罍,经专家鉴定属龙山文化中晚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加上火山埠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足以证明,远在5000多年前,生活在火山埠遗址的先民们创造的文明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