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一笔一画 绘出我的村庄

    奎文区南胡住东小区的戴曰礼今年70岁,小时候就住在原来的南胡住东村,对这里的一景一物再熟悉不过了。随着社会发展,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老村貌早已不复存在。戴曰礼凭着记忆,用时七个月绘制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南胡住村的全貌,唤起人们对老村的记忆,留住乡愁。

 画作细节清晰可见,生活气息浓郁

  走进位于奎文区北海路与胜利东街交叉口附近的鲁鸢美术馆,一幅长3.4米、高2.25米的画作格外引人注目。画面中,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挎着篮子进城赶集的村民,赶着牛车从田里归来的农民,正在大扫除的学生……人物神态各异,造型独特,生活气息浓厚,古槐、老围墙、老城门等细节清晰可见。画作两边是一副对联“老村旧貌入画卷 乡土人情留世间”。

  “南胡住村包括南胡住东村、南村、西村三个村,无论是房屋坐落位置、街道走向还是城门的位置,都是原来的样子。”这幅画的作者戴曰礼说,原来的南胡住村西起新华路,东到北海路,南起胜利东街,北到东风东街,共有580户村民,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大村。

  画面中有东门、北门、西门、南门、小西门、后东门六道门,四面都有围墙环绕。“我家在南胡住东村,位于东门附近,门口有棵大槐树。”戴曰礼说,从东门出去就是现在的市人民广场。南门位于现在的新华路与胜利东街交叉口附近,从南门出去是张面河,沿着张面河往西走可进潍坊城。北门在现在的东风东街上,原来有一条人民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民河被填平,后来修了东风街。西门附近有一个大水坑,是修筑西围墙时挖土形成的,后来成了水塘,村民们常在这里洗衣服。

  “南门附近还有学校,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在这里上小学。”戴曰礼介绍,画面中学生大扫除的场景就是他儿时的记忆,那热闹场面仍历历在目。

 六遍修改精益求精,还原老村原貌

  秋意浓浓,落叶纷纷,而南胡住东小区北区15号楼前的一棵古槐仍然郁郁葱葱。古槐树干高大粗壮,树枝尖锐有力,直指苍穹。

  “这棵古槐就是我家门口的那棵,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戴曰礼是土生土长的南胡住村人,对这里的一景一物都非常熟悉。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南胡住村一直保持原貌,后来村民开始建新房,村子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南胡住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棵古槐见证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变迁。

  戴曰礼说,今年1月,他开始动笔创作,走访搜集素材、查找资料,构图、设计、创作……直到8月才全部完成。“看似简单的作品,创作起来其实很难,无论是构思还是画草稿,都经过反复推敲,认真琢磨。”戴曰礼说,为了回忆当年的村貌,他经常到古槐树前寻找灵感。站在古槐树下沉浸一会儿,然后从自家门前出发,走遍东西南北、角角落落,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再将这些记忆一一落到纸上形成草稿图。再拿着草稿图拜访村里的老人,与他们聊天,寻找更多细节,最大程度还原老村貌。他前后经过了六遍修改,历时七个多月才完成这幅作品,准确地再现了老村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