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从零开始 三十载寄情京胡
琴师张智苦练京胡,办专场、录伴奏与票友分享
京剧是国粹,而京胡是为京剧声腔伴奏的核心乐器。在潍坊票友圈里,64岁的琴师张智小有名气。他受教于京胡圣手张继厚,自己苦练加钻研,翻琴谱、办专场、录伴奏与票友分享。与京胡相伴三十载,陶冶了情操、结交了朋友、丰富了生活。
操琴 琴师演员配合默契
走进奎文区福寿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琴行,嘹亮高亢且极富穿透力的京胡声传来。64岁的琴师张智担任主弦,京胡、月琴、京二胡等齐奏,带唱演员站在中央,《蝶恋花》《锁麟囊》《追韩信》等选段轮番登场,各流派、各行当,月琴学员练习什么段子,胡琴就带练什么。张智根据剧目,用不同的指法、弓法以及揉弦、打弦、滑音……表现人物情感的变化,还时不时根据演员所唱,及时指示月琴和京二胡进行强弱、快慢处理,默契的配合让选段更加精彩。
张智除每周一次带练月琴学员外,逢天气晴好、恰好时间允许的上午,他会提着京胡到家附近的口袋公园里拉琴,吸引了一众票友,还美其名曰“三得大自然票房”,晒太阳、吸鲜气、练琴功,是为“三得”。
三十载与京胡相伴,张智办过京胡专场,全市票友大型活动的乐队里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在票友圈里已是小有名气。而他与京胡的缘分,则始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琴缘 初见老师暴露“成色”
初识京胡,是在1991年的一个冬日。33岁的张智在坊子农村偶遇一位老头,坐在墙根底下拉京胡,优美的琴声深深地吸引了他,就这样“爱”上了京胡,有了学习的想法。1992年回到城区后,张智付诸行动,可对京胡、京剧两眼一抹黑,不知该向谁学习,便四处打听,朋友把他推荐给潍坊艺术学校高级讲师、李慕良先生的弟子张继厚。
初见老师的那一幕,张智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朋友把他领到张继厚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二话没说,从木柜里拿出一个皮包,拉开拿出一把京胡,张智很惊讶,世间竟有这么高级的京胡。张继厚说:“你拉一下我听听。”张智再三推托说自己不会,张继厚说:“你不拉,我怎么知道你是什么水平?”
张智小学音乐课上学过二胡,会拉一首《东方红》,可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此后再没摸过,还不识简谱,见了京胡才发现,跟二胡完全不一样。可老师在前,他只能硬着头皮坐下来,“吱啦吱啦”拉起来,他不知道怎么握琴,不知手应该放在哪里,拉得满头大汗,眼睛都睁不开了,到底拉的什么曲、什么音,他全然不知。张继厚见到了学生的“成色”,上前手把手教起来,告诉张智手指位置、指法运用,让他回去练。
琴痴 访琴师翻琴谱技艺提升
自此以后,每到下班、周末,张智就消失在同事们眼里,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和应酬,全身心沉浸在京胡中。在家里拉琴,为了避免打扰到邻居,他把京胡别上筷子,声音就会小些。女儿提出“抗议”:爸爸只要在家,除了吃饭、喝水、睡觉,就剩下拉京胡了,如今外孙女也拿同样一套话来形容姥爷的生活。兜里揣着录音机,走到哪听到哪,每学一个选段,他都先学唱,再跟着录音一遍遍拉琴,摸索指法和弓法,练好了再跟演员合。
步入中年的张智没有基础,学起来有点吃力,好在有张继厚手把手传授技艺,他凭着悟性、勤学苦练,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后来受工作性质和居住环境影响,曾一度把精力转移到了学打乒乓球上,直到退至二线后,才把精力重新转移回京胡上。
除向张继厚老师学习外,张智还先后受到潍坊其他专业琴师的指教,曾多次拜访北京、上海等地京胡名家及戏曲院校、院团的教授、琴师……广泛汲取精神营养,京胡水平提升很快。
“不同流派有各自的唱腔,同一个选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唱法。”张智说,一出《空城计》,有杨派、余派、马派、奚派、言派等不同的唱法,如果用一种拉法,很难伴奏,无法更好地适应演员的演唱,“这也许就是京剧的魅力吧”。他自2008年开始自己翻谱子,每翻一个选段,他都是先了解剧情、背词、学唱,听着伴奏翻谱、整理,这个过程中需要一遍遍听,不断地作标记。至今,他整理的三大本曲谱涵盖生、旦、净三个行当的200余个选段。每次伴奏前,他都会问演员唱的是哪个流派,然后调整谱子,复印发给乐队成员,再合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