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李宝垒:坚守初心 只因热爱


  ▲工作中的李宝垒。

  博物馆里,一件件文物静默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而每件文物的出土历程,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故事的一头是文物,另一头,是那个发掘它的人。今年37岁的李宝垒是一名“老”文物工作者,现任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自工作以来,他就扎根在文物工作一线,现已近15年。“田间地头”是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人生舞台,这份在别人眼里带着些许神秘和枯燥的工作,他干得热火朝天,有滋有味。这一切,都只因为热爱。
  见证文物出土瞬间
  在十几年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李宝垒经历过很多难忘的瞬间,但有几个场景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青州市邵庄镇发掘一个战国墓葬,一连40多个日夜奋斗在发掘一线,晚上就住在野外老百姓看护庄稼的小房子里。有一天我发高烧,一直到傍晚下工后才去打了一个吊瓶,第二天又接着上工了。结果就是在那一天,墓葬里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战国丝织品。”李宝垒清晰地回忆道,“现在每当到博物馆参观,看到自己亲手发掘出来的文物在展柜里展出时,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一个场景,就是刚参加工作时的“减肥”经历。工作的第一天,李宝垒就到村庄参与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当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每个村庄的每块田地,我们都要走一遍。一个月时间,我的体重从130多斤降到不到110斤。”李宝垒说。那段时间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李宝垒和同事们新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点。
  十年如一日只因热爱
  “选择文物工作,是个人兴趣爱好,也是出于一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担当。”李宝垒说。因着对历史、对文物的热爱,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2008年毕业时,他俯下身子扎根在潍坊文物保护工作一线。
  文物工作者,风餐露宿是常态。刚开始工作的八年,李宝垒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野外,参与过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李宝垒来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他的座右铭,是他一生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了优秀的工作成果,几年时间,李宝垒和同事们将潍坊域内的文物家底理顺了出来。2020年,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申创时,李宝垒成为全省博物馆定级评估审核专家组成员,对每一个申报博物馆进行了材料审核,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的等级博物馆有六个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李宝垒欣慰地说。
  今年,我市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李宝垒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他参与起草了《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等9项法规文件;指导6个县市区文物保护工作,使之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昌邑模式”获评“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李宝垒也获评潍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进工作者”“地方立法工作优秀个人”“十大杰出(优秀)青春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