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崇敬恩师陈寿荣诗书画印皆能为

1985年,16岁的张大功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潍坊分校结识了恩师陈寿荣,此后便经常登门求教,两人亦师亦友的友谊就此展开。为了帮助陈寿荣完成举办“诗书画印展”的愿望,张大功主动承担了恩师300幅作品的装裱任务,也因此在潍坊创办了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陈寿荣的文化遗产无疑是潍坊宝贵的文化财富。
上书画函授大学 结识恩师陈寿荣
  “2003年6月22日,我的老师陈寿荣去世前的两个月,我在潍坊创办了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并举行了开馆仪式。在开馆的前两天,我到陈老师家中告诉他这件喜讯,那时老师躺在一个很窄的、似沙发一样的小床上,已经不能讲话了,骨瘦如柴,用冰凉颤抖的双手握着我的手,流下了两行热泪。”此后若干年,张大功总是回忆起这个场景。
  张大功与陈寿荣结识于1985年,那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潍坊设立分校,张大功报名参加学习,陈寿荣一人讲授国画、书法、诗词、篆刻、文学创作等课程。国画课程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没骨等各种技法,陈寿荣都当堂示范。学生们课上认真临摹古代大师作品,课后完成布置的作业,待上课时带来,在上新课前,陈寿荣给学生们进行批改、点评。
  在国画人物课上,张大功画了一幅泼墨仙人图,请老师批阅,这幅作品临摹的是宋代梁楷的作品,陈寿荣将画作平铺在课桌上,看了一会儿,说用墨很好,又在张大功画的腰带处用浓墨染了一下,并题字:“大功弟此作用笔简练,气势磅礴,有梁楷大师笔意,难能可贵,陈寿荣题。”张大功没想到,仅是一幅临摹作品,竟得老师如此评价。后来张大功临摹了大量的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画作品。“那时我刚满16岁,是陈寿荣老师把我带入了国画之门。”张大功说。
常带作品上门求教 陈寿荣欣然作示范
  后来,张大功经常带自己的作品去陈寿荣家中求教。他所绘花鸟多习八大青藤之法,陈寿荣在家中认真观看张大功的每一幅习作,在作品上经常给出示范。陈寿荣说,画画就像写篆书、刻印章一样,都应该讲究稀可走马、密不通风,讲究构图;在用笔用色上,陈寿荣也亲手示范,使张大功受益良多。
  有一次,张大功画了一幅佛像拿去给陈寿荣看,陈寿荣评这幅画用笔似大千笔法,勾线有老莲笔意,设色雅丽。说完他拿起毛笔在上面用篆书题写了“南无阿弥陀佛”。用行书题写上款“张大江画,陈寿荣题”。这件作品是张大功的珍藏品,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作“大江”,他是这样理解的:许是让他在大江大河中去锻炼一下。
  有一年,张大功请陈寿荣画一幅《双猿夺桃》,画上题:“空谷园林少,果成犹困难,丰鲜偶在手,相夺滚成团。大功老棣出生值猴(申)年嘱余写猴,乃为写此,潍坊八十五岁陈寿荣一挥。”陈寿荣还为这画配了一副对联:“春风得意,秋月扬辉,大功仁弟之嘱。”
主动承担装裱任务 完成恩师办展心愿
  在陈寿荣84岁生日那天,张大功为老师画了一幅《寿星图》,陈寿荣看到这幅画非常高兴,当即挥毫在画上题字:“春翁八十四岁诞辰,弟子张大功写。祝,时庚辰九月春翁题记。”
  那时,陈寿荣正在创作他的三部巨著,即《聊斋仕女百图》《历代仕女百图》《百体书联》,此时这些作品的绘制已接近尾声。在生日当天,陈寿荣跟张大功说,再过段时间,这些作品就全部完成了,希望完成后全部装裱起来,再去中国美术馆举办一个“诗书画印展”。
  老师的心愿,张大功记在了心里,他主动承担了这300幅作品的装裱任务。历时9个多月才将这三部巨著装裱完成,装裱形式全卸为立轴,张大功请人制作了300个画盒。陈寿荣对他说:“大功,你为我的事操了这么多心,受苦受累还要花钱,老师愧对你啊!”张大功则说:“我是您的学生,我想弘扬老师的艺术,弘扬潍坊的文化,这是我义不容辞应该做的。”
  在跟随陈寿荣学习、与其交往的这些年中,张大功钦佩、崇敬老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像老师一样,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潍坊的地方文化,张大功创办了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收藏了千余件诗书画印藏品。
  从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到“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再到张大功正在筹办的“杨洛书木版年画艺术陈列馆”,多年来,张大功一直行走在保护和传承国画艺术、油画艺术和民间艺术的漫漫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