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刘金柱:为每一块木头注入“灵魂”


  ▲刘金柱在制作木雕。

  在昌乐县,有一位与木头结缘20余载的木雕非遗传承人,他的木雕种类繁多、刀功细腻,形象生动、鲜活自然,充分展示了非遗文化的无尽魅力。他就是刘金柱,“我最大的喜悦是完成一件美丽的作品,我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木雕艺术。”
  “翻箱倒柜”中重燃热爱
  今年42岁的刘金柱是昌乐县红河镇郭家埠村人,他从小深受二叔影响,对根雕产生了浓厚兴趣。“小时候看着二叔做根雕,就很好奇为什么看起来没有‘活力’的树根能够在一番雕刻之后变得精巧灵动。”刘金柱说。2000年的一天,刘金柱在家中收拾东西时,偶然翻出自己年少时刻过的木头,顿时心生欢喜,便拿出一把小刀在上面雕刻。
  “虽然小时候看二叔做过根雕,但在当时我还是个‘小白’,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做的既不像根雕也不像木雕。”刘金柱年少时对根雕的热爱,在这次“翻箱倒柜”中又被重新“燃”起来。为了精进自己的技艺,刘金柱埋头钻研根雕,经常在桌边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由于根雕是局部雕刻,木雕则需要全方位雕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刘金柱开始转型做木雕。
  与木为伴的特殊情缘
  刘金柱说,虽然他们家族的木雕技艺已经传承了四代,但他在学习木雕的道路上还是充满了艰辛。“受伤是很经常的事,我在做一个茶盘的时候,被工具打伤了4个手指头,但是我就是喜欢木雕。”2017年,刘金柱前往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木雕课程。通过这次学习,刘金柱才意识到自认为“完美”的木雕其实还有许多需要精进的地方。此后,刘金柱便更加勤奋钻研木雕,每天天刚蒙蒙亮,他便在工作室开始了一天的创作。
  制作一件木雕作品并不简单,短则一周,长达数月。只在选材方面就需要下十足的功夫,在经过反复雕刻实验之后,刘金柱选出了崖柏、金丝楠、本地楸木作为木雕的原材料。选好原材料后,在上面标记好要刻的部位,打胚刀打好胚,砂纸打磨,最后烫蜡,一件木雕就做好了。在雕刻过程中,刘金柱往往会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他的刀迹时而清楚细密,时而粗犷圆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木、人物形象,一块木头在刘金柱的刀下便能千变万化、演绎大千世界。栩栩如生的木雕,诉说着他与木为伴的特殊情缘。
  经过多年的努力,刘金柱的木雕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2019年,刘金柱木雕作品《饮水思源》在潍坊市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荣获金奖。2020年,刘金柱木雕作品《妙笔生花》在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中荣获金奖。2021年,刘金柱被市工信局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木雕不仅是一项民间技艺,它还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我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雕刻的初心。我会把木雕技艺传承下去,为家乡作更大贡献。”谈及未来,刘金柱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