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不断加强,实现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贯彻落实,也同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相关,与社会生产生活、人民群众日常行为密切相连。
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宋为伟摄/《瞭望》
加强文物保护
不断廓清文物资源家底,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深化长城、石窟寺等专项调查。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务院公布第七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单位累计达5058处。现有省保单位2万余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1万余处。大运河、鼓浪屿、良渚遗址、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达56项。
重点文保工程顺利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得到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扎实推进,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有所改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体系日趋完善。
建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博物馆库房保存条件得到提升。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甘肃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到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强调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此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始受到国家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7年到2021年,先后认定并公布了五批共计194家国家工业遗产。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振兴传统工艺,支持相关企业、院校、机构先后在多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的基础上,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从业者恢复和弘扬优秀工艺,发掘民族元素,发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
加强文物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