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承千年精粹 展今朝风采 ——我市探索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

诸城派古琴和高密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99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居全省前列,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近年来,我市以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为目标,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分类保护、推动非遗普及教育、加强文旅融合等措施,探索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路径。
广开大门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
今年暑假,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运祥格外忙碌。潍坊一中、广文中学、山大附中等地的学生,络绎不绝地来到位于十笏园文化街区的年画坊,听张运祥讲述潍坊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并亲身体验年画制作技艺和刷印手法。
潍坊与天津、苏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年画产地”,近年来,随着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以木版年画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作为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如何弘扬民族精粹、让年画艺术后继有人,成为张运祥关注的焦点。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非遗传承不能再守着以前那种父子相传的老思想,要面向年轻人广开大门。”张运祥说,每年寒暑假都有大量学生来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他也主动走进学校给孩子们讲授木版年画知识。而当看到不少学生学以致用,把年画刻版技艺融入文创作品中时,张运祥感到很欣慰。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有力的传承。据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允泉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传统舞蹈、戏剧、曲艺、音乐、武术和民间工艺表演送到群众身边,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校园非遗教育传承“薪火工程”,与17所驻潍坊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将非遗保护与教学实践、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深入探究与教学推广,逐步构建“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展示潍坊地域文化,提供非遗通俗读物,将传统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非遗真正能够为民所用、全民共享,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创新形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临朐全羊、潍坊朝天锅、诸城烧肉等非遗美食让人垂涎三尺,潍坊核雕、葫芦烙画等非遗作品让人爱不释手……日前,2023夏季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启动,活动将持续到8月31日。
在活动现场的美食展示区,富郭庄芥末鸡、望留全驴、高密炉包等潍坊非遗美食琳琅满目,可以现场试吃,一饱观众的口腹之欲。冰汤圆、烤冷面、爆肚等网红餐饮,吸引年轻群体纷纷打卡。青州糕点等特色地方美食,成为不少市民休闲的茶点。活动期间,还组织高密茂腔、临朐洼子跑麒麟、昌邑小章竹马、青州扑蝴蝶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潍坊非遗别样风情。
“我觉得这种非遗大集的形式很好,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都集中在一起,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让我们对非遗有了更深刻更直接地了解。”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刘和同事边吃边逛,收获满满。
非遗主动融入现代生活,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的社会共识与民众自觉的提高,逐步形成人人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我市各级各部门开办“潍水讲坛”、尼山书院、传习课堂,广泛传播传统文化;开展技艺传承免费培训工程,培养民众文化兴趣,壮大传承人队伍;组织非遗项目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项目原发地建设常态化传承所和综合性传承中心,以技艺示范、市场拓展和生活运用的形式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使传统生活方式逐渐回归,并融入现代民众生活。
文旅融合打开新思路培育新业态
在红高粱小镇非遗聚集区,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聂家庄泥塑、高密剪纸、高密扑灰年画等国家级非遗作品,还能现场观看高密茂腔传承人演出,实现非遗活态展示、沉浸体验。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以年画、风筝为主导,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有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让游客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领略几百年前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和民间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