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参”
□王觞
“参”是一个奇怪而神秘的汉字。
奇怪之处,在于它有多个似乎毫无关联的读音和字义;神秘之处,则在于其字义变化与上古人物纠缠在一起,似乎具有某种难以明言的联系。
这个字的字源,应该是“晶”字。《说文解字》谓:“商星也;从晶,㐱(zhěn)声。”
古人以为,辰就是大火,即心宿,亦名商星,有三颗大星,属西方所谓天蝎座中之三。参宿由七颗星组成,皆在西方所谓猎户座。
早期的参宿,大概只是指中间的三颗大星。《唐风》:“三星,参也。”这里的“参”,其实明确地揭示了它有“三”这个内涵。所以,它又可以读作sān。
《易经》:“参天两地。”“参”就是“三”的意思。
这也能从“参”的造字法中看得出来。“晶”为三日,也即三颗大星。至于“㐱”,一般认为是星星的光芒之状。
这也是《说文解字》以为“参”字从“晶”的缘故,字义从“晶”而来。
关于参宿与心宿的位置,《左传》有一段明确的记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è)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今太原一带),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侍夏、商。”
高辛氏即帝喾,其元妃生弃,是姬周的祖先;次妃生契,即商人的祖先;三妃生尧;四妃生挚。据说,挚坐天下九年,因为不修善政,诸侯废而立尧为天子。
《史记》的说法与此有所不同,但挚与尧的记载大致不差。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以为,后帝指尧。则阏伯、实沈则可能指契与弃。
用杨伯峻的话来说,古史传说,异说分歧,不必深论。虽然,我们对古书记载人物很难对上号,但对参宿和心宿,却是可以观察它们的位置的。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便说明参、商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是不会被人同时观察到的。
实际上,今天的参与商依然如此。商星大概上午5时到7时能在东方看到,参星则要到下午5时到7时才能被看到。两星的赤经相差约180度。
“参”还读作cān,这也需要从造字法来分析。“参”字从三晶。三有多意,很多的星星在一起,便引申出了“参与”的字义。
星星之间又大小不齐、明灭不一,又引申出“参(cēn)差”之意,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