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金石趣谈 | 烧烤与“古文字学”

淄博的烧烤火了,但很少人知道烧烤其实有非常久远的历史,而且完全可以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进行一番考察。

这个考察,需要从人类吃到的第一份熟食开始。根据社会学家对原始社会的考察,人类最早的熟食可能就是烤肉。这个时间节点,甚至在钻木取火之前,人类很可能就是为了天天能吃上烤肉而发明了取火技术的。

这一点,在古文字学上也有体现,比如考古发现的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火”字。早期的烧烤非常不讲究,大概是直接把动物的肉割成小块就拿去烤了,都不去毛的。

后人把这种工艺称之为“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录了这个情况:“毛炙肉也。”——古人用火加工中药、使其改变药性的工艺也被称为“炮制”,可见古人对火的利用非常充分。

“炮”这个字出现得比较晚,可能是为了区别于另一种烧烤,比如用去掉皮毛、收拾干净的肉进行烧烤。

在古人对烧烤这一行为开始细化之后,把收拾干净的肉烧烤后往往用于祭祀。古人把这一行为称之为“燔”,与那种粗劣的烧烤“炮”,完全区分开来。

可能是烧烤这个事太重要了,后人又专门造了一个汉字来表示,这个字就是“炙”。“炙”的上面是肉的象形,下面是火,很形象地表达了烧烤这一行为。

《礼记》记载:“炙,贯之火上也。”贯的字源是“毌”,“毌”就是把东西串起来的意思。《说文解字》说:“毌,穿物持之也。”

所以,贯就是把东西串起来。我们今天说贯穿、贯彻,用的其实是这个字的引申义。

“炙”字还有个更早的写法,就是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

字很可能就是最早的烤肉串。它的左边是“炙”,这不必说了。右边的字形,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有一个“木”字,中间可能就是小肉块。

我们知道,战国后期铁器才开始普及。在这之前的漫长时期里,金属少而贵重,而且冶炼、加工技术并不高,所以铁签子或铜签子哪怕是有,也很难普及。那么,用木制的签子制作肉串,也就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说,

  的意思,应该就是烤肉串。

汉代石像《宴饮图》拓片

可能国人太喜欢吃了,以致这一行为被汉代人做成了石像。我们今天有幸,可以透过一些考古资料,略窥当时的盛况。徐州汉画像艺术馆就收藏了一幅汉代石像《宴饮图》的拓片。

从这幅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拿着肉串在炉火上烧烤,旁边或坐或站的人,似乎很有耐心地等待着,甚至隐隐有一点很期待的感觉。

  汉画像石《庖厨图》

这种饮食文化在汉代就已经非常普遍了,以致很多大型宴会或聚餐中,都有烤肉串出现。比如临沂五里堡出土的汉画像石《庖厨图》,就生动地刻画了这一历史画面。

近两千年过去了,透过文字,结合考古资料,对古人的烧烤活动,让人依然感到熟悉而亲切。

从文化的角度,或者可以说淄博的烧烤不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更是历史跨时代的热切相拥;人们吃在嘴里的是烤串,咀嚼的却是千年味道,古老而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