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小磨香油承载舌尖记忆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曾闻香赋诗:“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说的就是这潍县崔家庄小磨香油。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阵地,小磨香油博物馆的设立,对展示历史悠久的小磨香油文化、保护小磨香油技艺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9月6日,记者走进该博物馆,领略小磨香油发展史。小磨香油的重要原料是芝麻,芝麻原名胡麻,是人们较早利用的油料作物之一,我国芝麻主要生产区为湖北、安徽、山东、河南、江西等地。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张骞外国得胡麻。”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骞的一座铜像,歌颂这位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开拓作出的贡献。

展厅内,沿着时间脉络,对小磨香油的代代传承,作了清晰记载。根据《崔氏族谱》记载,600多年前,崔泽世移民潍县后,立村崔家庄。他用芝麻磨出芝麻油的消息传到皇宫,皇帝下旨将崔泽世的芝麻香油送进皇宫,品尝后赞不绝口。自此,崔泽世磨制的香油一直被列为宫廷贡品,专门进贡皇帝御膳享用。此外,芝麻香油是用石磨磨制而成,人们又将其称为小磨香油。郑板桥、陈官俊、陈介祺、张兆栋等,对小磨香油的传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馆内展出的一张清代嘉庆五年贡品证图片便可以看出,当时小磨香油已经名声在外。

小磨香油制作需经过选芝麻、取芝麻、取水、淘洗、烘炒等十几道工序,馆内展出了大大小小的制油器具及制作场景。博物馆利用光、影、图、文等形式,生动地再现小磨香油历代传承和发展创新的画面。崔氏后人秉承祖先遗训,将小磨香油的传统工艺传承下来。其中,不得不提的是1932年,第18代传承人崔升扬在潍县开设“崔记香油坊”,成为潍县著名商号后,小磨香油远销多地,自此建立起一批固定客户,并影响至今,现已传承至20代。

在小磨香油博物馆的第二展厅内,一面“饮食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潍县菜好吃离不开“花椒油打头”,即用香油熬花椒,弃花椒而用香油。平民百姓婚丧嫁娶以及达官贵人之家,皆用小磨香油入味。

小磨香油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上重点突出小磨香油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以及近代以来的辉煌成就。全力打造集文化传承、研学旅行于一体的文化宣传阵地,年参观人数达6万人次。

有历史,有文化,有乡愁。置身展厅,透过一件件古老的器具,人们看到了一个行业时代变迁下的发展轨迹,也成为后人了解它最生动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