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珍贵的清代姜武进士碑

在潍城区姜家庄社区院内,我见到了村民引以为豪的进士碑。这块巨大的方首碑用青石制成,属于常规款式。边上只有少许残缺,保存还算完整,正反两面刻有文字,较为清晰,大大小小的字体圆润舒缓,四周以回字纹饰边。碑文落款是近代学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柯劭忞亲自撰写的,姜谐五的元孙姜敦铨进行了抄录。据碑上的落款来看,这块碑是在1933年时,姜家村姜氏全族为清朝潍县武进士姜谐五所立的碑。

姜谐五碑文拓片(由作者供图)

从碑文所记载的内容得知:姜谐五,名以字行世。字凤鸣,号称渤海,是潍县姜家村的人。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科举考试中,他高中上榜,成为一名武进士。之后,姜谐五先后担任平乐府协镇中军守备、富贺营都司,广西平东柳州提标中营中军守备,还有馗纛营都司等。后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贵州营守备,并被授予武德将军的头衔。他的妻子裴氏也因其而被封为宜人。

姜谐五是望留镇姜氏家族的第十七代子孙,自小善于读兵书和骑射,身体强壮,臂膊修长,与常人不同,年轻时就怀揣着学武报国的志向。他精通骑射、马枪、负重和摔跤等各种武技,成功通过了武童试。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武乡试中,姜谐五在弓刀石马步箭武科考试以及内场“武经七书”的策论上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随后又在次年四月,顺利通过武会试,成为武进士。

在《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中,广东高雷廉罗总兵谭行义汇奏东兵效力苗疆情形时提到:“都司金相守备姜谐五、援应上江有功。”

乾隆初年,苗人叛乱,局势危急。姜谐五接到命令,随总督鄂尔泰一起起兵征讨叛乱。然而,苗匪山寨地势险恶,四面陡峭,官兵清剿行动艰难。姜谐五经过细致勘察后发现,尽管地形险要,但悬崖上有几根藤条垂落下来,可以利用。他决定借此机会潜入苗寨,设法擒拿叛匪。总督鄂尔泰同意了姜谐五的计划。

趁着一夜晚大雾弥漫,天地昏暗,姜谐五带领士卒,同名叫萧殿华的勇士,腰佩宝刀,离开营地,沿着崎岖山沟,抵达苗寨悬崖的下方。他们攀藤附葛,利用攀爬的力量,成功登上崖顶,进入苗寨。此时已经是深夜。

姜谐五和萧殿华潜入苗匪的居所,只见屋内两侧有几根巨大的火把,照亮了大厅如同白昼。苗匪首领手握宝剑,坐在帐中,时不时环顾四周,目光凶狠,警觉性极高。姜谐五潜伏在帐篷旁边,良久不敢动弹。等到苗匪首领转身的时候,他突然跃起,迅速抽出刀子,砍向苗匪的脖子,随即割下头颅。二人悄然离开,按原路攀爬悬崖离去,苗营内竟无一人察觉。

二人带着苗匪首领的头颅返回大营,总督鄂尔泰非常高兴,下令让各个营传阅,看到苗匪头颅之大,足似盛五斗粮食的栲栳(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

士兵们既惊讶又羡慕,纷纷称赞姜将军的英勇。

第二天清晨,发现首领的头颅已经消失不见,苗匪们惊惶失措,寨子内一片混乱,清军趁机攻破了苗寨。

苗寨被攻陷,叛乱平息。乾隆四年(1740年)一月,兵部奉命发出奖令,因为姜谐五剿匪有功,晋升姜谐五为游击,并记一等军功。受奖者中还包括冯光裕等多名有功之人,对姜武进士的奖词尤为详细:“广西提标中营守备(按颁奖时姜谐五已任广西提标中营守备)姜谐五系署守备管事,今功加一等,应授为守备,随带记录二次……”意思说姜谐五在担任守备期间,又有了一次功绩,现在功劳再加一等,应该授予守备,并记录两次。

据村里的老人说,过去姜家庄村西北方向的马道尚存,传闻是将军当年练武跑马的地方。当年姜谐五告老还乡回到姜家庄时,已年过70岁,但是他的勇武依旧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子孙和村民操练,对村民教化颇多。86岁时,姜谐五在姜家庄去世。

过去的武进士都是文武兼修的“双料”人才,但在崇文轻武的年代,武进士的留存记录并不多。姜谐五既有文才又有武艺,据史料记载,还留下了《平苗日记》的遗稿,可惜已经失传。关于他的生平、功业以及传记,上世纪初的《潍县志》、清代的《国史》和《山东通志》都有记载,但不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