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重振万印雄风 精品典藏 以望高山(2)

这些承载着中国汉字古韵风度和篆刻艺术之美的玲珑山石、精品印屏、翰墨善拓、珍贵文物,在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同时,也在笔笔刀刻与提腕挥毫间为这座城市写下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2017年9月,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全体委员在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举办的“致敬陈介祺——中国书协第七届篆刻委员会委员书法篆刻精品展”40余件作品,无偿捐赠给“万印楼”。此次捐赠就像星星之火,激发了海内外名家向“万印楼”捐赠的热情。

近年来,苏士澍、王丹、骆芃芃、李刚田、童衍方、徐云淑、孙慰祖、朴元圭、萧春源、黄尝铭、吴沧海、尾崎苍石、和田大卿等海内外金石篆刻名家纷纷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的精品印章、秦汉古玺印等文物藏品。截至2022年,海内外主动向万印楼捐赠作品和藏品的金石篆刻家和收藏家已经达到了200多人次,当代精品印章、印屏收藏居全国之首。

向“万印楼”捐赠者中年寿最高的,当属西泠印社终生成就奖得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顾振乐。2020年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前夕,106岁的顾振乐专门为潍坊创作了“金石圣地”印章和《心经》书法长卷,当时因身体状况没能来潍,便托人捐赠给“万印楼”。艺术节结束后,陈介祺研究会负责人陈新专程赴上海为他送去收藏证书,顾老先生又欣然题字“金石之都”,并称“明年一定去潍坊参加陈介祺金石文化周”,然而次年7月老先生溘然长逝,未能拜谒“金石圣地”成为老先生的终生遗憾。

正如中国金石文化绕不过一个人陈介祺,潍坊“金石之都”十年砥砺,同样绕不过一个人,即陈介祺研究会负责人陈新。

为了让“万印楼”收藏更多名家精品佳作,让潍坊重振“万印雄风”,多年来,陈新遍访大江南北名家,与海内外书法篆刻机构广泛联系,宣传陈介祺金石文化魅力,推介潍坊“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对海内外大批作品来稿进行严格登记造册,邀请专家组织公开公平的国家级评审。

陈新说,为了擦亮这座城市的金石文化品牌,赵洪祥、张逊、杨潍安、解奎刚、李洪刚等本地书法篆刻爱好者,与为打造“金石之都”无私奉献的更多志愿者一起,在历年金石文化活动组织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都是“金石之都”闪亮品牌背后的无名英雄。

今年春天,陈介祺金石文化活动筹备期间,陈新因声音嘶哑去医院检查,医嘱是“休息,不能再说话”。而每当打通他的电话时,他却往往在四处奔波的旅途上。

金石文化是一根丝线,一端是“金石之都”潍坊,一端是天下金石精英。与之相牵相系的是一场场生命托付、一腔腔古道热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心系金石之都,志在文化传承,有的篆刻名家甚至为此留下一生的“封刀”之作。

2018年,陈新专程到上海拜访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金石篆刻家高式熊,并邀请他为“金石之都”留下作品。陈新拜辞后不久,老先生就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金石之都”的印章,后来又托他的学生、中国台湾篆刻家协会会长黄尝铭在病床前现场代刀,完成了边款。

2019年1月,陈新再次去上海看望98岁的高式熊先生,老人已不能开口说话,勉强可以用手势打招呼。返程的那天清早,陈新在上海浦东机场收到了老先生病逝的信息,禁不住扼腕痛惜。而此枚“金石之都”印章,也成了老先生的“封刀”之作。

“潍坊目前的典藏精品,离不开全国各地篆刻名家的鼎力支持。”陈新感动地说。现居北京的文化名人丁一鹤是诸城人,也是他在部队的老战友,因两人都喜欢书法,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还经常相约访碑。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丁一鹤将自己收藏的北齐摩崖刻经珍贵拓片20多种、共计360多平方米,全部捐赠给潍坊,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金石之美。

当代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大师朱复戡弟子、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是济宁人,与潍坊的缘分很深。他从1964年开始篆刻印章,第一本教材就是《十钟山房印举》,日日临摹,篆刻水平日增。段玉鹏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与潍坊市书法篆刻界交流密切,金石至交甚多,对潍坊这座城市、陈介祺金石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陈新是段玉鹏的学生,多年来,陈新竭尽全力推广陈介祺金石学,段玉鹏发自内心地欣慰和佩服。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前,段玉鹏花费一年多工夫,创作了201件精品书画、印章,无偿捐赠给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