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深耕中华文化沃土 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2)

 
讲述新时代文化建设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对新时代如何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民族自尊、文化自信、文明自觉极大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讲述好这些辉煌成就,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感悟到,维系一个国家的价值基础,是思想文化和伦理精神;仅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的崛起,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建设的繁荣兴盛,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继续推进“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必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风采。
 
3、阐释好中华文化悠久独特的价值理念
 
一种文明的对外传播,是一个让其他文明“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理解”和“接受”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核心文化认同。核心文化认同往往与不同族群、历史、传统联系在一起,呈现在观念体系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观念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主张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民为本、以民为先是中国传统执政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仁者爱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理念主张,体现了古代先哲心系于民、顺应民心的情怀,发挥了建构社会、稳定社会、校正社会的重要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厚文化滋养和坚实理论基础。
 
“天下大同”寄予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等表达了我们祖先对强国富民的憧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这一理念的升华。可以说,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华文明历来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既追求丰衣足食,又追求人格尊严,讲究仁义礼智信,期盼社会和谐,憧憬物质生活充实、道德境界高尚、社会公平正义的大同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正是契合了这一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