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以青州为轴心,遨游蒙山、沂山、鲁山一带,远及河南河北,终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青齐周边萦带曲折的山林薮泽、烟云雪雾中的绝涧飞流一一写入画中。时人论画,言他“如孟郊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论叠嶂重峦、云岚雾霭还是栉比屋舍、萧寺城郭,皆脱略凡尘烟火,或逸笔淋漓或细笔铺陈,意匠经营。青齐山川的萧寒与清旷,成为李成山水画的特色。
李成将高蹈的文化素养和高洁的艺术情操升华为精微的技巧和笔墨语言,丰富了高难度的山水画技法繁杂图式。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北宋中后期,范宽雄强画风渐渐式微,而李成文秀之风持续发展,朝野上下,宫廷画院内外,皆是李成画风,何止是齐鲁之士在摹营丘?
青州自古为齐鲁之邦、儒学重地。在唐末五代至北宋,乃“天下滔滔之际的一处净土”。经济条件虽不及江南,但民生相对富裕,民风淳朴,人民尚经学、守礼教,重礼仪、勤耕织,“多经儒忠信之士”。所以唐宋之交士族南北迁徙,李氏家族作为帝胄之后、经学传家的旧族,青州自然是最好的归依之所。这也是为什么李成先祖李鼎放弃国子监祭酒、苏州刺史之职,携家带口徙于青州的重要原因。
流连青齐山水烟霞
《营丘山水图》不知所踪
伴随李成的成长,家乡青州也时时“变幻大王旗”,先归后梁朱温,又归后唐李存勖,再为后晋石敬瑭所掠……枭雄统治者们你来我往、杀伐征战,根本没功夫开科取士,身为儒生的李成许国无门,空自嗟叹。生不逢时的他寄情诗酒,醒时纵笔、醉里放歌,流连于青州山水烟霞之间,沉浸于纸上的江山,山川林壑传神的写照抵御生活的悲苦;以书画慰藉心灵、寄托情怀与心志。
百里画屏澹营丘。青齐之地的山山水水,成为他纵情笔墨的无尽滋养。北宋藏书家、书画鉴定家董逌(yōu)在其《广川画跋》中记载李成曾有《营丘山水图》,可惜的是,这张为营丘山水写真、撩人乡思的深情画作早已不知所踪。
北宋末年御府编纂的《宣和画谱》中载,“李成一出,数子之法,遂扫地无余”“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元代艺术史家汤垕(hòu)说:“宋画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李成的画秀润不凡,既有儒士的高标与清格,又流露出超越时代的哲思,他以无可辩驳的独特贡献,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一个丰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