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青云小镇“梨乡”的盛名,虽距此不是很远,但囿于工作的繁忙,一直未能前去欣赏,以致成了心中的一个情结。9月,秋分后的一个周末,随“安丘文学十六号”采风团走进西许戈村,踏入青云小镇,方了却了这个情结。
踏上村西观光大道入口,“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园区”的拱门,在一棵枝繁花盛的“老梨树”掩映下高高隆起,四个梨娃成不同姿势分立门前道路两边……一切都展示出“梨乡”人民热情好客的姿态。开门纳客,瞬间让你有一股温暖涌上心头。
沿观光大道一路向东进村,眼前的一切,不禁令我们震撼:一个自然的村落,能打造出这样的面貌,建设得这样美丽,实属不易。相信,这里必有它的精彩之处。在西许戈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志海引领下,文友们走进了西许戈村村史馆,走进了千亩梨园,走向了那一片片生态产业园。村史馆内,那一件件老物件,记录着村庄发展的故事,承载着村庄发展的历史,也承载着村庄多少美好的回忆。
走出村史馆,我们走进了千亩梨园,此时虽不是与梨花共舞的美好时光,却正赶上瓜果飘香的好时候。穿梭在梨园中,看着乡民们套上了黄纸袋的满树梨子,我们也乐开了花。仿佛自己也成了繁忙的果农,在忙碌中感受那瓜果飘香的浓郁气氛,感受那份丰收的喜悦。身处其中,免不了摘一个尝尝。于是大家各自摘一个,打开纸包,用自带的饮用水洗一洗,便大快朵颐起来。一口咬下去,酥脆甜糯的滋味,立刻让人满口生津。即使是嚼着满嘴的梨儿,也耽搁不了文友们七嘴八舌的评论:“好吃。感觉黄金梨口感更好,青梨稍差点儿。”那高兴劲儿,似乎忘记了自己是来取经学习的。
“过去,在没种梨树之前,我们这里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落后山村,村民们连顿好饭都吃不上。这几年靠着种梨树,带动了种植、采摘、观光系列产业发展,大家慢慢过上了好日子。”同来的马书记向我们介绍,“这几年我们围绕梨做文章,每年梨花盛开时期,村里举办‘青云山梨花节’,组织大型文艺演出、非遗作品和旅游商品展示、安丘农耕品牌农产品展示、梨花节摄影活动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游客们来看花、品尝特色小吃、参与梨园寻宝活动,游客们获得了快乐,也拉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
走出梨园,我们来到了村南大片的苗木种植基地。这里有多肉植物种植园、无花果栽培基地、紫薇园等多个项目。现在最好看的,是那一片紫薇园。虽说此时已不是紫薇开花的盛期,但成片的紫薇园依旧能显现出她影影绰绰的美丽。
“现在开花盛期已过,如果在四五月间,这里一片花海,有很多青年男女来拍婚纱照呢!”马书记向我们介绍。我们登上丛林中央的观景台,不停地拍摄着这片美丽。
“之后,村里还要依托村内的明代古井、明代凉亭等历史遗迹,对历史文物进行修复重造,让旅游资源增加历史底蕴,把这里打造成‘青云小镇’品牌旅游观光景区,吸引更多人来观光旅游,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村里发展创业,让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把根留住,并发展得更好!”回返途中,马书记说。
“把根留住。”这句话说得好。此时,我的思绪中马上萦绕了村史馆中的那些老物件,想到村子里的“杨公井”,那不正是村子的根吗?这里的千亩梨园,围绕在村外守卫着这片土地,守望着这里的天空,这不也是根吗?有人说,梨树犹如母亲,春天花枝招展,是母亲年轻时的样子,夏天枝繁叶茂,是母亲孕育时的情态;秋天成就果实,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长大、成熟……有母亲在,就有家在,就有根在。对于在外的游子,漂泊久了回到家乡,落叶归根,那难道不是一种释怀?这里的人们,依靠千亩梨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们没有忘记这条根。近几年,围绕梨产业的发展,村里做大做强产业链,将“种植+采摘”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同时,还开发了土地流转项目,改造了闲置土地,给村里带来了经济收入。村里又利用这些收入,规划了对村民的福利项目。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这不正是这里的人们深植根基的所在?
如今,这里的人们,正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围绕“梨”的产业,深植根基,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