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传承老手艺 日子更红火

    杠子头火烧俗称小山东锅饼,是潍坊的特色传统面食。在潍城区于河街道恒盛路,46岁的三安子村村民刘建之和妻子经营着一家“三安子杠子头”火烧店。27年来,夫妻二人传承老手艺,认真做好每一个杠子头,在匠心制作中传承传统美食文化。
  5月28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刘建之的火烧店,他和妻子马秀艳正在店内忙碌,和面、发面、压饼、上炉、烤制,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
  “每天凌晨3点,我们就来店里开始忙活了,一直干到下午3点多。”刘建之告诉记者,他制作杠子头火烧的手艺是从父辈传下来的,他从小看着父亲做杠子头火烧,耳濡目染中学会了。
  1997年,刘建之开始专注于学习制作杠子头,随后开了属于自己的小店。为了让制作的杠子头火烧正宗,他埋头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制作诀窍。时间久了,他制作的杠子头火烧不仅好吃,还有嚼头,很多老顾客都奔着他来买杠子头火烧。
  “杠子头火烧形圆、个头大,每个约150克。火烧边厚里薄中间隆起,最大特点是面硬、烤熟后透而无糊斑,凉吃越嚼越香、热吃柔韧不散。我们一般和面的时间都在十几分钟,时间越久,做出来的杠子头火烧就越筋道。”刘建之一边手脚麻利地压着面一边介绍,他的杠子头火烧有和面、发面、压饼、上炉、烤制五道工序,其中和面最关键,时间长短直接决定了杠子头火烧的筋道程度。他们压饼一般每个杠子的直径在15厘米左右。
  “我们对原材料的把关非常严格,都是用优质面粉加工。”刘建之介绍,因为是纯手工产品,制作的过程中不添加任何东西,所以面香味特浓,大人孩子都爱吃,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现在这个季节,在烤炉面前会很热,温度能达到40℃以上,往往烤完杠子头火烧,浑身也湿透了。”马秀艳说,现在,他们一天能加工近20袋面粉,平均一袋面粉25千克,一天能做出5000个杠子头火烧。
  传承老手艺,结合消费者口味不断地创新新口味。“来,尝一下,这个是我们自己研究的新品种——黑米火烧,口味香甜,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吃。”说着,刘建之拿起一个火烧给记者品尝,软糯的口感,甜甜的味道,一下子甜到心底。
  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口味,刘建之和妻子不断创新火烧口味,这几年他们研究出黑米火烧、酥皮火烧等品类,吸引了无数消费者。
  如今,刘建之和妻子两个人操持着这家杠子头火烧店,忙碌且幸福。“我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目前,女儿已经读大学了。”说起一双儿女,刘建之脸上掩饰不住的幸福与喜悦。
  每年的清明节和春节期间,一些回国探亲的客人都来店里订购杠子头火烧,捎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
  中午11时,刘建之的火烧店迎来销售高峰期。“去哪里,我都忘不了家乡的杠子头火烧,好吃,有家的味道。”前来购买杠子头火烧的马东在北京工作,他每次回老家,都会来买刘建之家的杠子头火烧。他说,有浓浓的乡情在里面。
  勤奋、吃苦、踏实,刘建之和妻子凭着那份独有的韧劲,把父辈的面食手艺传承下来。两人起早贪黑在店里忙活,虽然很累,但想到儿女,便觉得浑身使不完的劲儿。他希望自己可以坚守老手艺,再扩大一下店面,将这道舌尖美味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