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将“手工箅子”玩出新花样

 
      “传承老手艺,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富起来,是我的初衷和努力的方向。”临朐县冶源街道平安峪村40岁的刘岳清是临朐县手工箅子非遗项目传承人。他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免费为当地的留守妇女和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带动乡亲父老走上致富道路。
  6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刘岳清家中。他家里的边边角角都是高粱秆加工的水饺箅子、箅子钟表、八角箅等。
  “从小就看着父辈做手工箅子,也就慢慢学会了。”刘岳清手中的高粱秆随着手指上下翻动,一个水饺箅子很快就成型了。
  2006年,刘岳清在打工时,不慎造成右手二级残疾。出院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恢复锻炼期,靠着毅力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后来,他到一家福利企业硬质合金厂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卖玩具、手工艺品,用自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几年的打工生活,磨练了刘岳清的意志。当时,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希望将老一辈手工制作箅子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家人的支持更是让他坚定了传承手工箅子的信心。
  “老一辈的手艺不能失传,我不仅要传承下去,更要将这门手艺越做越好。”刘岳清告诉记者,2020年他成立临朐县泰沣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箅子制作加工和农产品的种植、销售,带动乡亲父老一起致富。
  在刘岳清家中,一款箅子钟表摆在架子上,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款箅子钟表,我研究了很长时间,既有老手艺,又贴近人们的生活,加上金色的时间数字,用黑色区分时针和分针,秒针用红色。一做出来,就有很多顾客喜欢,希望订购。”刘岳清说,想让传统老手艺经久不衰,就得在坚守老手艺的同时,不断地创新,融入时尚流行元素,才能让老手艺重新焕发光彩。
  作为手艺人,就要有一颗匠心。一个完美的手工箅子要经过挑、选、擦、肋、切、编、修、打磨等步骤,每个步骤都要精益求精,不然制作出的箅子就会有瑕疵。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刘岳清沉浸在手工箅子制作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在传承中创新,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
  刘岳清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更多人在家门口靠手艺富起来。
  “现在农闲的时候,我会给乡邻们放手工活,让他们拿回家加工,多一份收入。”刘岳清说,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手工箅子的手艺,他还为留守妇女和残疾朋友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培训。目前,已经有20多名村民在跟着他学手工箅子制作。
  借助“互联网+”,拓宽销路,打响知名度。“这几年,我也试着借助开通直播来传承老手艺,让人们通过观看直播,近距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手工箅子的制作过程,让更多人喜爱上我们的手工箅子。”刘岳清说。如今,刘岳清搭上“电商”的快车,将手工箅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谦逊、执着、勤思、善学,刘岳清选择了传承老手艺这条路,并一直很用心去努力。
  刘岳清说,自己想打造一处特色农产品展厅,将父老乡亲的农产品、手工制品等都放到这里来展销,同时将农场继续做大,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富起来,日子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