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植物园白沙河畔风景优美,一旁的“超然书房”内,读者或站或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美景与文化,相映成趣。潍坊的文化特质从来都不是藏在博物馆里,而是呈现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
近年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潍坊,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走出一条东方人文经济学“潍坊实践”的创新路径。
白沙河。图片来源:坊子区人民政府网站
“更好潍坊”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城市文化辨识度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城市软实力的不断赋能。潍坊在文化领域的持续发力,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为澎湃的活力。
5月22日——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
潍坊在文化领域的瞩目成绩,恰恰是对这一号召的有力响应和积极行动。
8000年文脉绵长——
厚重的潍坊文化底色
凡钟情于文化的人,无法不对潍坊有着很深的偏爱。到潍坊走一走,你就会被潍坊厚重的文化底色所惊艳。
潍坊历史悠久,8000年文脉绵长,历史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地,在中华文明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绵延的文脉留给了潍坊诸多鲜明的印记,这些印记至今仍熠熠生辉。文祖仓颉造字奠定中华文明之根基,上古名君虞舜开创仁孝德政之先河,贾思勰《齐民要术》尽显世界农学之华彩,密州知州苏轼“明月几时有”的千古名篇经世流芳,潍县县令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赓续传承,绘就《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写就唯一传世状元卷的赵秉忠,以及晏婴、郑玄、孔融、欧阳修、范仲淹、刘墉、陈介祺等150多位名人均在潍坊留下斐然成就。
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同样让潍坊历久弥新。高密剪纸让万千世界跃然纸上,潍坊核雕于方寸之间精妙呈现天地万物;置身杨家埠年画作坊、泥塑之乡聂家庄,可体验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探访沂山祭典、渔盐文化节,可感受传统文化的实景再现;古琴、刺绣、丝绸、红木嵌银等鲜活存续、雅俗共赏,“山东手造·潍有尚品”焕发着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
杨家埠木版年画。图片来源:新华网
潍坊文化资源丰厚。据统计,潍坊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2处,省级文保单位171处,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可移动文物51.9万余件/套。
潍坊市共有三级以上旅游资源近2000处,A级景区94家,其中5A级2家、4A级2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家、省级39家,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5个。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达到1800多个。
此外,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拥有联合国人类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17项、省级99项、市级427项。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十笏园非遗空间荣登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