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1129)九月,南宋遣张邵充军前通问使,出使金国,而金左监军挞懒(完颜昌)当时驻扎潍州昌邑。张邵行至昌邑后,接伴使置酒奏乐,张邵说:“二帝北还,邵为臣子,亡之不恤,而又听乐,所不忍也。”数次让中止奏乐,闻者泣下。次日张邵见挞懒,挞懒命张邵行拜礼。张邵慷慨陈词,直言双方作为臣子,各奉其主,之间无需行拜礼。并说兵不在强弱,而在是非曲直,金人将大宋国土私自分封给刘豫,且穷兵不已,自属无理。挞懒大怒,将张邵囚于岞山寨。张邵后来被金人流放黑龙江等地,滞留金国十五年,几次濒死,终无悔惧之色。
张邵初至昌邑金营时,竟然见到了秦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邵自楚州渡淮,则逢金军,遂见左监军完颜昌于昌邑,前御史中丞秦桧在焉。”后来张邵被放归南宋后,曾上书言秦桧在金时的忠节:“臣于建炎三年被旨,出使敌军,适逢桧于路,策蹇衣褐,有憔悴色,盖被执而训读童蒙,以给朝夕,亦犹苏武食窖中之毡雪,赖以偶活其命,留为今日中兴之用。”张邵的上奏由此被人讥笑。当时秦桧被掳后,被金主赐于挞懒,备受达懒信任,被任命为参谋军事,后任随军转运使。但张邵不知真情,见到秦桧大为惊喜,忙问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状况,秦桧以谎言相告,张邵误信,挥泪而去。其实,秦桧对潍坊这片土地并不陌生,宋徽宗时他曾任密州教授,至于秦桧在挞懒军营是否真是教授儿童,今天已无人知晓了。正是由于秦桧与挞懒的关系非同寻常,后来二人促成了第一次绍兴议和。
自金兵入侵后,青、潍、密等州久经战火,民不聊生。《潍县志》载:“建炎三年,山东大饥,人相食,啸聚蜂起,金人纵兵四掠。”又载:“宋绍兴二年,刘豫称阜昌二年,潍自兵兴以来,秃垣废墉,几若邱墟,居其中者常常戚戚不自安。”当时避居青州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无奈南下,所珍藏图书在战火中也丧失殆尽。祖籍高密的綦崇礼回潍州守丧,后独身一人南下投奔宋高宗。当时潍坊大地的众多先民无奈背井离乡,追随宋高宗踪迹南下渡江,大量的潍坊人由此加入了建炎南渡的滚滚移民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