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诗意尽在画中(2)

  我能记住他所有的画,哪一年在哪画的、画的哪里我都知道。年轻的时候,他创作水平特别高,他临摹了大量古画,再加上现代的审美,他的用笔、用墨已经到了很精到的程度了。他能把古人的东西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他的画风格鲜明,一看就知道是他的。

  刘紫云:展厅如流动的盛宴

  刘紫云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

  我的博士论文是《中国哲学和山水画的关系》,得到了时老师很多指教。时老师跟我说万物是如何相应相和谐的,山水画也是,我收获很多。今天我一走进来,看到时老师的画,就感觉是一组乐章的形式,每一幅小画都是一个乐章的一个小部分,虽然山水画是静态的,但每一幅画它都是流动的。所以整个展厅看起来像一个流动的盛宴,我觉得特别好。

  山水画虽然立足于传统,但是就像我们中国文化的所有形式一样,都是往前走的。在这个画里不仅有古代又有现代的东西,可能现在中国人看时老师的画,觉得是对山水画的创新,但是在一个西方人眼里,是抽象的、简洁的、有些表现主义的笔墨在里面。他的画具有东方韵味,不仅对中国人来说是好画,对全世界的人来说,也是一幅好画。

  武晓燕:画品如人品

  武晓燕 潍坊学院副教授

  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非常喧嚣,我们经常谈诗和远方,都有一个到远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梦想。去看什么呢?看山、看水、看大自然,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走出去呢?看时老师的画,我觉得他把最美的山水和大自然送到了眼前,这种画不是简单得像照片的复制,它是一种提升。

  专家讲到时老师的画有宋人气,这些我不懂,但是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我觉得时老师有独特的视角,尽管他临摹过很多人,但是其中融入了他的思想。我们家老一辈和老师家非常熟悉,时老师每年都去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他的工作经历让他临摹了大量古画,每一张画他都烂熟于心,他又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人,再加上他的性格特点,形成了自己绘画的风格。

  时老师有一枚印章叫四无茅棚。我当时还问他为什么是四无茅棚,他说想在山上搭一间茅棚,四下里什么都没有,任凭东西南北风,他只是画画就好。这也体现了时老师的一种心态,一种意境,他非常专注。

  我有一个朋友根本不懂画,但每次看时老师的画就出神,越看越喜欢。我问他这画好在哪儿?他说有两点感受,第一是干净,第二是大雅。画品如人品,这句话用在时老师身上恰如其分。

  潍坊市美协副主席李国强:我记得在2001年,第一次跟时老师去蒙山写生,觉得他的笔墨实在非常震撼,后来发现也一直在慢慢变化。看到本次沙龙的作品,有一种传统东西延伸到现代的画面中,有非常新颖的时代气息,我感觉就是从传统里边升华出当代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潍坊市画廊协会会长崔连玉:什么画值得收藏?第一要看画家的功力,时老师有几十年的画功,研究古画,在全国也是前列。第二是创新,关键是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创新。第三是风格化。画家形成一个风格,在境界上是第一位的。时老师的每一幅画虽风格一致,但是千变万化,对中国画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所以时老师的画值得收藏。

  潍坊广播电视报记者李敬友:现实生活中,时振华是一位太极拳的执着习练者。黄宾虹先生讲书画的秘诀在太极图中,时振华深以为然。在时振华的画中,一山一水,一花一鸟,皆有太极的影子。时老师认为中国画中的黑与白、浓与淡、疏与密、虚与实、远与近、整体与局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与太极图中的阴阳对立统一规律是完全相通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晓芳: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久久伫立于时老师的画作前,脑海里凸显出来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老师的画作,初读安静内敛,再读起承转合,又读云卷云舒。一幅画作里,可以读出一个人生,更可以读出一个超越人生的自由灵魂。中国古代文人始终有寄情山水的理念,在时老师的画作里体现得平和又深沉。

  时振华:很荣幸能做客记者驿站。驿站,创作、休息的地方,能让人冷静下来。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真正能冷静下来的不多,许多画缺少诗意,也感动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