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笔墨自成一家

      时振华认为,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书法的笔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要传神达意、渲染意境并且表现心象,使原本没有生命力的线条具有生命力,具有丰富的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这是创作者精神世界自由充分的表达。他对用笔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层面。

  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

  中国画的“形”和“神”的问题,早在一千年前就解决了。是诗人又是画家的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石涛和尚说得更深刻也更具体。他除了把书和画列为“非小道”(言外之意就是大道)的大事,把“形似”作为世人的一般见识外,还把用笔提升到了创造世界、表现乾坤的地步。石涛和尚是中国画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一位用笔墨创造世界、表现灵魂的大家。他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纵观一部中国美术史,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书法的笔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要达意与畅神,表现心象并且渲染意境。它在完成第一使命的同时,必须使原来毫无意义的线的本身具有生命的表现,具有丰富的,几乎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任何艺术,都是创作者精神世界自由充分的表达。表现在中国画上,这种表达就靠了用笔的千变万化来承担。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个世界首先就是创作者在创作当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律动,由这个世界,生发出大千世界,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正是中国画“用笔”的精神来源。按照道家理论和太极学说,古老的“易”理成就了“一画论”的审美理念。虽为“一画”,实为“一点”,因为莫不是“积点成线”。一点就是一个太极、一个世界。这就说明,用笔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基础。这也从中国文化的维度证明,西洋画之所以不像中国画那样强调用笔,是因为用笔造型的技术性是间接地服务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的,而中国画的“用笔”则是直接等同于精神传达,也就是傅抱石所说的“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所以用笔是中国画所特有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

  宾虹老饱经学养终其一生,总结出用笔的五字真言——平、圆、留、重、变,既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德行,也有太极图循环往复的用笔方式。它无穷的魅力包含着哲学的、心理的、品德的一种深厚文化内涵的价值判断,超越了形象、色彩、布局甚至意境,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明确阐述了中国画的用笔属“道”的范畴,使得在中国书画的审美鉴赏中,用笔的笔法鉴赏成为最高的鉴赏。笔者认为,用笔的追求,内源于画家精神世界的追求;画家精神世界的境界高下,决定了“用笔”的境界高下。所以高致者自有高致,鄙俗者求之不得。而一旦达到了大涤子这样的精神境界,孤高感油然而生,可以使对话者回到世界的本初,唱和者成为山间的孤石与天上的明月……

  由此可见,用笔是中国画的宿命,舍此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正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正如中国的京戏,离开了京戏唱念做打的规范,“味道”何在?

  因此,过用笔关是成为中国画画家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唯一正确的修为路径。也因此,笔墨功力和规范的积累更是需要人一辈子不断努力。理论家形容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就是用笔的关,过了此关下山后方可‘条条大路通罗马’,海阔天空,自由翱翔……”

  说到家,中国画入门的路径只有两个字:用笔;说到家,中国画终极目的亦是两个字:用笔。这就是中国画家的世界,这亦是中国画家精神和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