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为民聪明 为己糊涂

      郑板桥有一幅非常出名的座右铭,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叫做“难得糊涂”。这成了郑板桥的名片。无论是有关郑板桥的书籍也好,陈列也好,没有不把这四个字摆在前面的。与“难得糊涂”齐名的,是郑板桥写的另外四个字:“吃亏是福”。不管是“难得糊涂”,还是“吃亏是福”,都是郑板桥所有拓片纪念品中卖得最好的。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难得糊涂”四个字最能体现郑板桥六分半书的风格,仿佛有四个人站在那里,看上去有点站立不稳,喝多了的样子,该是糊涂罢;但仔细一瞅,哪个字也不错,挺耐端详,仿佛聪明藏在里面。那么是聪明人装糊涂呢?还是糊涂人装聪明呢?谁也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对了,郑板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最有趣的是郑板桥写的跋语: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一点也不难理解。但是真要理解,也难。什么是聪明?什么又是糊涂?聪明就是脑袋瓜子好使吗?糊涂就是算不明白账目吗?要是这么简单,郑板桥大约就不会写这些字了。再比如,用郑板桥写的这个横幅来衡量郑板桥自己,郑板桥是聪明呢?还是糊涂呢?他既然是聪明,为什么说糊涂比聪明更难呢?说一个具体的事例,更好理解。

  清代有个叫曾衍东的人,写了一本叫《小豆棚》的书,书里面记载了郑板桥的许多逸事。其中有一则说,郑板桥有一次到济南公干,相关的官员在趵突泉宴请他。文人相聚,难免要作个诗什么的,以助雅兴。趵突泉又是名胜,当然会以泉水为题。别人写的什么,没有记载,大约总是一些官样文章,陈词滥调而已;郑板桥作的诗是这样写的:

  原原有本岂徒然,

  静里观澜感逝川,

  流到海边混是卤,

  更有谁人识清泉?

  郑板桥说的意思是,河里的潺潺流水都是有源头的,看到这源头我就有了感慨:趵突泉如此清澈见底,流到海边,与混浊的卤水混在一起后,谁还分得清哪是清泉,哪是卤水呢?

  郑板桥这样说,是以物喻人。也好理解,他本来一身清气,现在混到官场里面,在外人看来与庸官俗吏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诗写得又好又快,这样一看,郑板桥无疑是极聪明的。

  从目前掌握的有正史资料可以佐证的史实中,郑板桥确实做了很多这种实话实说,为民请命,却因此得罪上司、妨碍了自己发展的事。比如,初到潍县为救潍县百姓,再三请求开仓放粮,到最后,仓是开了,粮也放了,百姓是得救了,但也把上司得罪了。后来以工代赈,捐资修城,为了让百姓吃上饭,不仅自己搭上银子,还得罪了潍县一些有势力有背景的乡绅富豪……

  类似这样的事,郑板桥办了很多。办得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对郑板桥的仕途也影响越大,最后不但提拔不了,还成了整个山东年龄最大的县官。那么,这是聪明呢?还是糊涂呢?

  站在个人利益、个人前途上来看,郑板桥办的这些事一点也不聪明,赔了夫人又折兵,是纯粹的折本买卖。但是要是从百姓的角度,或者说从良心的角度,郑板桥作为一县父母官,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不正是郑板桥这样的官应当做的吗?所以,在郑板桥看来,小算盘聪明,大事就要糊涂;大算盘聪明,小事也必然要糊涂一些。所以郑板桥才说: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里的“放一着”,是对自己说的,也就是放掉小局里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步棋,退一步,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收录的郑板桥写给堂弟郑墨的家书中就说:

  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可说是“难得糊涂”的姊妹篇。“难得糊涂”是理论,是意识,是世界观;“吃亏是福”是实践,是行为,是方法论。老百姓口头有一句话叫“吃亏就是占便宜”,但谁都不想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