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元宵节点亮老猫花灯

      在老潍县有“正月里照老猫”的习俗,过年时,小孩在黑夜里提着灯笼念念有词,祈祷来年眼睛明亮,不得眼疾。老猫花灯在老潍县有数百年历史,近代以来较为盛行。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提灯、闹灯,展现出浓浓年味。

  潍县花灯始于明代,相传老猫灯源于毛韶芳

  在潍城区十笏园非遗空间的李梅老猫花灯工作室,李梅正在扎制老猫花灯,扎骨架、贴绢、描图案……只见她动作娴熟,手法灵活,一个个老猫花灯在她的手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旁边的墙面上挂满了各种造型的老猫花灯,有花篮、荷花等传统造型的,也有龙、麒麟等神兽造型……马上就到虎年了,李梅则把生肖虎造型的花灯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李梅创作的老虎花灯意为“虎虎生威,一起迈向未来”。以红色、黄色、金色为主色调,并缀以团花纹样,充满了中国风元素,色彩运用鲜艳、喜庆,老虎灯萌气十足又不失威武,点上灯之后晶莹剔透、色彩分明,甚是惹人喜爱。

  潍县花灯始于明代,每年正月十六,耍灯景象十分热闹。上世纪初,潍县城里大十字口街道两边和南门外等地有灯市,灯笼花样繁多,有花篮灯、荷花灯、兔子灯、花猫灯等。潍县的花灯文化也深入民间,除了元宵节,每逢婚礼、求嗣、祝寿、求学等重大节日也会用闹灯的形式来庆祝。

  相传,潍县城墙东北角上有座真武殿,真武大帝的陪神赵玄坛之坐骑被百姓称作“老猫”,每逢正月十六妇女儿童争相抚摸,有“摸摸老猫不害眼”的说法。清代第27任潍县县令毛韶芳为官清廉,以诚待人,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离任时正值正月灯节。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取毛和猫的谐音,把手里的花灯叫做“老猫灯”,“正月里照老猫,照照老猫不害眼”的民谣一直流传至今。“老猫花灯”也成为潍坊人对小型花灯的统称,这也成为老潍县花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色。

  元宵节耍灯盛宴热闹壮观

  李梅的家原来住在小十字口(今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往南200米)附近,童年时候,她最喜欢元宵节,不仅有奶奶亲手做的花灯可以玩,还能欣赏到一场场耍灯盛宴。其实不仅仅是元宵节前后耍灯,从除夕晚上开始孩子们就提灯出门了,到了元宵节耍灯的场面最热闹、最壮观。

  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吃罢元宵,大人们就领着孩子上街看灯,小孩子人手提一灯,畅游街巷。表演的花灯也在锣鼓声中由远及近,出现在热闹的街头。表演花灯有龙灯、云彩灯、蝴蝶灯、花瓶灯、鱼鳖虾蟹灯、蛤蛎仙灯等多种灯。龙灯有锣鼓相随,彩云灯用唢呐吹打,蝴蝶、花瓶灯用笙笛伴奏。

  龙灯是花灯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各大单位、社区都会组织长长的龙灯队伍,以此来歌颂国泰民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李梅的记忆中,龙灯队伍从胜利西街到南门再到大十字口,最后往东拐去白浪河沙滩。一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家跟着队伍前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途中会经过小十字口,像这种小路口一般是不会停留的,但李梅的爷爷喜欢热闹,也希望队伍能在自家门口耍一耍,给全家人带来一年的好运气。所以,老人家早早准备好茶水、香烟、糖果、鞭炮,听见龙灯队伍朝自家门前走来,便开始鸣放烟花爆竹,提前热起场子,等龙灯队伍过来后,送上香烟和茶水、糖果,为了感谢老人家的热情款待,龙灯队伍便在他家门口耍上一番,热闹热闹。

  当时只有三四岁的李梅坐在三叔的肩膀上看龙灯。只见,龙头高约丈余,两只眼珠子有碗口那么大,扑面而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龙灯缠绕翻转,流光溢彩,犹如江海里翻腾,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觉得眼前五彩缤纷,彩浪翻舞。再加之爆竹的鸣响,场面热火朝天。

  历史记载老潍县耍龙灯实况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老潍县民俗》一书中,记载了1915年元宵夜郭家巷出龙灯实况。

  锣鼓一换,“龙灯点”,大龙上场,这时达到高潮。在引珠的引导下,巨龙腾空而起,上下翻腾,大有叱咤风云之势。耍龙的套路有钻腰、压尾、盘头、盘尾、困蛛觉蛛、抖麟四高四矮、金盘托月等等。耍到一定时间,以吐火为龙灯走去的标志。吐火有专人负责,藏在龙头底下,火料是炒热的谷糠搓上松香,装在特制的棉布兜里,需要吐火时,把火料撒在火纸上,随着龙头的动作撒出去,犹如从龙口喷出的火焰,极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