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风范一方衡王获立石坊

      青州城区西南隅,益都卫校大门南侧,巍然矗立着两座写满沧桑的石牌坊,它就是明代衡王府石坊。石坊位于原衡王府正门(午朝门)前,系大明朝廷为褒奖衡王风范地方而立,上题“乐善遗风”和“大雅不群”匾额。四百多年来,沧海桑田,它不仅见证了衡王府的兴衰荣辱,还演绎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风雨四百八十载,造型宏阔刻工精

  衡王府石坊,坐北朝南,南北两坊相距43.5米,占地约5000平方米。两坊建筑风格相同,尺寸一致,均由28块巨石组成,石质为砂页岩。衡王府以石坊为中轴线,向后及两翼展开,左右对称,气势恢弘。

  石坊造型宏阔,刻工精细,堪称珍贵的历史遗存。两石坊皆为四柱三门式牌坊结构。每坊东西宽11.5米,南北进深2.72米,中高7米余,侧高5米多。石坊底座为须弥状,高1.2米,宽1米,分上、中、下三层,底层厚0.25米,刻云头花边;中层内收0.1米,高0.4米,雕荷花、牡丹等图案;上层与底层齐,镌狮子、麒麟图案。每块巨石上有狮子12只、麒麟2只,形态奇伟,惟妙惟肖。石柱为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间二柱各高5.82米;两侧二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两面各镶透雕麒麟1只,高1.95米,昂首蹲立,每坊8只。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横匾,匾上浮雕均为二龙戏珠图。中门二横匾,上刻大字,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剔地阳文,字形宽博,笔画流畅,相传为权臣严嵩所书。

  据考,两座石坊建筑时间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为第二代衡王庄王朱厚燆在位时所建,距今已480年。

  1987年,青州市政府动员石坊附近居民搬迁,辟为街头公园。

  1990年8月9日,青州市政府公布石坊为“青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投资修建衡王府石坊园,设立铁栏围墙进行保护,并设专人管理至今。

  2013年3月15日,国务院公布石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山东省政府立碑保护。

  乐善遗风大雅不群,弘治帝赞诸藩之范

  第一代衡王朱祐楎就藩青州39个年头,他礼贤下士,乐善好施。他虔信佛道,驼山昊天宫珍存的“昊天宫”碑,其碑额即衡王真迹。衡王喜欢青州,极赞青州之美,一日登临望春楼,举目四望,喜形于色,抒怀畅吟曰:“远望三山叠苍翠,近闻二水流潺潺。范公亭里听遗训,昊天宫中悟道禅。”

  朱祐楎自打就藩青州以来,一直与地方上处得很好,即便遇到自己府上的人同外界发生纠葛,他也不仗势欺人,总是说:“此乃我左右之过也。”因此,他名声很好。以后的几代衡王,均以继承“祖训”为荣,出了几多文雅之士。他们结交的也都是社会上的一些文人墨客,王府上下,琴棋书画风气甚浓,乐善好施名博朝野。于是,朝廷给衡王府立了两座石牌坊,题写了“乐善遗风”和“大雅不群”的匾额,以示褒奖。并被他的哥哥弘治皇帝誉为“诸藩之范”。衡王朱祐楎号乐善子,这“乐善遗风”的意思就是赞扬衡王府保持了乐善子的良好“家风”。遗憾的是,这种家风并没有保持到底,及至第六代衡王——宪王期间,衡王府变得腐败奢华,荒淫无度,仗势欺人,权势凌驾于地方官之上,正人君子避而远之,地痞流氓纷至沓来,渐成藏污纳垢之地。

  ◎相关链接

  王府巍峨壮丽,清初夷为平地

  衡王府坐落于青州南阳城中部偏西,建筑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占地近16公顷。设东华门、西华门、后宰门,正南大门俗称午朝门。建筑风格与北京紫禁城皇宫极其相似,只是规模略小。机构设置也与皇宫相似,如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等,还有伴读、教授、引礼、承奉、宫女、内监等,一应俱全。

  安致远《云门山记》载:“北眺郡城中,故王宫殿,绿瓦朱楹,映日可辨。”其《青社遗闻》载:“青郡衡藩故宫,最为壮丽……其正殿七级,王座尚有朱髹金龙椅在其上。西甬道旁,紫薇成行,垂露摇风,红紫映日。拱北亭外,名花周匝;望春楼下,清沼回环。楚王章华之盛,梁苑平台之游,拟斯壮丽,未为远过。”王士桢《池北偶谈》载:“衡藩故宫,乱后尚存望春楼及流觞曲池,上有偃盖松,盖数百年古物。予顺治丙申饮于此,柑橘、绣球尚数十株。后丙午(1666)丁未(1667)间,周中丞有德建抚署,乃即德藩废宫故址,移衡藩木石以构之,落成,壮丽甚,而衡藩故宫鞠为茂草矣。”可见衡王故宫之豪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