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州市的诗歌创作,尤其新诗创作作者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旧体诗创作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渐活跃。2018年,青州市荣获“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以新诗创作为主流,成绩卓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州市的诗歌创作,特别是新诗(自由体)创作,较之其他文学样式的创作,一是作者队伍庞大,二是创作成果丰硕。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写新诗的作者达200人之多。在创作成果方面,全市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新诗3000余首,获各类文学奖160余项,出版个人新诗集60余部。
笔者自1959年发表第一首诗至今,已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华诗词》《星星》《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1000余首,出版诗集8部,获各类文学奖30余项,诗作入选山东作协主编的《山东新文学大系》《齐鲁文学典藏文库》以及由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主编的《中国儿歌大系》等60多种选集。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张雯从1987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迄今已在《人民文学》《中华诗词》《星星》《飞天》等7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600余首,出版诗集4部,数十次获奖,202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迟玉红是近年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诗作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诗潮》《芒种》《诗选刊》等文学杂志,出版诗集2部,诗作多次获奖。
另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新诗的有60人之多,其中20多名作者出版了个人诗集。特别提及的是,年近九旬的老诗人李桂茂依然笔耕不辍,常有作品发表于报刊。2021年,笔者主编出版了《青州百年新诗选》,选录了60多名作者的诗作200余首。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旧体诗词异军突起,日渐活跃
新中国建立初期,青州城乡20多位长者热心旧体诗词的创作,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用毛笔抄写清楚,先后分别装订成《洋溪诗草》《青州景观新咏》,共集诗词作品200余首,多次摘抄流传于世。
20世纪90年代中期,青州旧体诗词创作日渐活跃,其中张景孔先后出版诗词集《庚辰诗草》《青州百咏》,且有多首诗词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华诗词》等国家级重点刊物,有多首作品在全国诗词竞赛中获奖,还与他人主编出版了《海岱新咏》《海岱新集》多人诗词汇编,产生较大影响。另有多位老年诗人也出版了诗集,如陈永庆的《履斋诗草》、曹叔民的《百岁千首》《李华峰书画诗词选》、刘继孔的《藏珠集》《荷塘踏歌》等。
近些年来,涌现出一批热爱旧体诗词创作的中青年诗人,其中代表者张允宾、闫金亮、王效友等,其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多家报刊,并有多部诗词集问世。
自2014年以来,青州市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青州市诗词学会等社团组织相继成立,创办了会刊和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另外,魏在光创建了《东夷诗坛》微信平台,已刊出89期,为繁荣青州市诗词创作,作出了一定贡献。
诗歌文化丰富多彩“中国诗歌之城”花落青州
2018年8月16日晚,“中国诗歌之城”授牌仪式暨“千年诗城”诗歌朗诵会在青州市广电大剧院举行。青州成为全国第九家、山东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城市,标志着青州市迎来了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青州两千年建城文明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青州诗歌文化。其创作源头可追溯到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创作高峰凸显于北宋,繁荣于明清两朝,初步统计历代青州诗词流传至今的有5000多首,这在浩如烟海的青州诗歌中只是“冰山一角”。青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诗城”。在现当代青州文化发展历程中,本土诗人作为一支重要文化力量,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发掘新的题材,运用新的语言,抒发新的情感,表现新的意境,创作出诸多精品力作。
近年来,青州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品牌,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收藏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