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危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过去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等措施,尚不足以全面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们必须考虑用多种手段记录的方法进行保护,如:多媒体、录像、录音、光盘、数字化、软件化、互联网、书报、杂志、电子书等。今天,让我们以音频的方式,来聆听潍坊地区的非遗——黄家庄泥塑。
据《潍坊文化志》记载,黄家庄泥塑始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自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黄家庄泥塑甚为繁荣,全村一百户人家有七八十户做泥塑,从春节前开始卖一直到二月二结束。
1948年,潍县解放初期,黄家庄泥塑发展最为繁荣。大部分农户从秋收后就开始制作成品。腊月后开始挑着泥塑作品到沙滩大集或去流饭桥、大柳树、望留等集市售卖。泥塑除在本市销售外,还远销青岛、济南等地。这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泥塑,曾是年节期间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
黄家庄泥塑经历代传承创新,由随心所欲的手捏发展到用模制作,逐渐形成了制模、翻模、晾晒、上彩等完整的工艺流程。黄家庄泥塑造型单纯简练,以白色作底,辅以加入红、黄、绿、蓝各色,色彩强烈而协调,生动有趣。泥塑样式多变,所表现的题材范围非常宽泛,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而且包括了传说、神话、故事、动物等多种题材。以泥娃娃、佛像、泥老虎等为主要品种。泥塑能发声,有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