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非遗里的美育—泥塑(聂家庄泥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的聂家庄泥塑是泥塑中型、色、声、动四者俱全的一个艺术品种,据传它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聂家庄的艺人们在“锅子花”的基础上创制出泥娃娃、禽、兽、鱼等泥塑品种,以供民俗活动使用、家庭观赏和儿童玩耍。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成熟期,塑出的作品形象完美,声色并茂。

      聂家庄泥塑的制作过程由十几道工序组成,成品造型大胆夸张、稚拙憨朴,着色鲜艳醒目,表情生动写意,整个泥塑能动会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聂家庄泥塑以艺术的方式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山东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研究考察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社会生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无论在都市还是在城镇乡村,玩具市场都已被电动、塑料、毛绒、遥控类的产品迅速占领,这对聂家庄泥塑的销路冲击极大。在此状况下,聂家庄泥塑后继乏人,举步维艰,陷入发展困境,急需保护扶持。

<p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400;="" word-spacing:="" 0px;="" white-space:="" min-height:="" 1em;=""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rphans:="" 2;="" widows:=""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0,="" 234);="" font-variant-ligatures:="" font-variant-caps:="" -webkit-text-stroke-width:=""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overflow-wrap:="" break-word;"=""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吹散历史风尘,探寻非遗前世今生。一曲口口相承的民谣、一段民间表演艺术、一次民俗娱乐活动、一道传统手工艺技能……经历绵长岁月,无数代人慢慢熬出来的民族文化结晶活色生香,像一粒种子在山东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大力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寻觅城市文化根脉,提升城市文化温度,拓宽城市文化复兴以及东亚文化繁荣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