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潍坊博物馆馆藏“同志画社”名家作品展

图片1.png

      潍坊文化,源远流长;书画艺术,辉煌灿烂。汉代画像石、南北朝壁画、隋唐造像,彰显潍坊绘画艺术的深厚底蕴。宋代除画坛里程碑式的人物李成、张择端外,潍坊籍画家尚有郭乾晖、李雄等大家。明清时期的冯起震、李师中、刘墉、陈介祺以及宰潍的周亮工、郑板桥、招子庸等,均对潍坊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至清代晚期,潍县画坛名家刘嘉颖不屑仕途,绝意科举,潜心绘画创作,并培养了刘炯、贺念初、丁启喆等众多弟子。

      刘嘉颖的弟子后来多数成为同志画社的创建人、教师和早期社员。1921年,郭兰村、赫保真和傅柳坪三人成立益社,拜丁启喆、刘炯为师,学习研究国画艺术。1922年,在丁启喆的倡导下,同志画社在“益社”基础上成立,丁叔言任社长,刘炯任副社长,丁启喆任教师,其他主要社员还有郭兰村、赫保真、葛焕斗、傅柳坪、马洁泉、徐培基、陈寿荣、郭味蕖、于希宁等30余名。画社冠名“同志”,一意“志同意合,同心同德”;二意秉承“救国救民”的时代精神,“四海皆同志”。画社宗旨为“不标榜哪一派,不吹捧什么人,也不排斥任何派和任何人,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各自特长,以图振兴国画艺术之大业。”

      在20世纪上半叶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中,同志画社的成立使潍坊画家群体逐渐形成了趋同的艺术价值观,构筑起整体的艺术力量,他们自觉地肩负起“美术救国”和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艺术主张和创作实践中融入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同志画社招生授徒、举办展览雅集、出版教材画册,对普及国画艺术、培养年轻画家、推动潍坊绘画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志画社的代表性画家郭味蕖、于希宁、徐培基等在画社老师的鼓励支持下,纷纷赴京沪求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探索地域特色与寻求表现中国画新内容、新形式以及艺术个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郭味蕖、徐培基、于希宁、赫保真等分别到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和青岛等高校和地方任教,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美术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2.jpg  

作品名称:牡丹藤萝图

年代:1921年

 图片5.jpg

作品名称:东山丝竹图

时代:清末民国

 

图片6.jpg  

作品名称:松泉危石图

年代:1946年

图片8.jpg  

作品名称:释迦如来旃檀瑞像

年代:1941年

图片10.jpg  

作品名称:关圣帝君像

年代:1940年

  图片13.jpg

作品名称:秋深一蝶下寻花图

年代:1941年

  图片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