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两名烈士安葬家乡(2)

  中共楼子支部直属山东省委领导,主要任务是发展党组织,建立贫民会,领导农民开展斗争。在支部建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孙仲衢等人先后在西楼子村、东楼子村、张家庄子、小岳戈庄、后疃村、范家岭村、魏家庄子、小郭家庄、冯家庄等村发展党员20多名,诸城西北一带的革命形势如星星之火。

  发动群众建立贫民会

  成立特支策划潍河暴动

  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重要的任务,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展开。

  孙仲衢领导的中共楼子支部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着手发动群众,建立贫民会。他们把东楼子村后的臧家三间大祠堂作为贫民会总部,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松树上挂上一面写有“山东省第四贫民会”的大红旗。贫民会很快发展到200多人,想靠近贫民会的人数也达到600人,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1928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刘俊才作为省委巡视员,到诸城、安丘、高密一带指导开展农民运动,并在西楼子村指导成立了党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共诸城特支,加强对贫民会的领导,在9月以贫民会为骨干发动领导了诸(城)高(密)边地区的农民秋收暴动,又称潍河暴动。

  秋收暴动让当地地主恶霸、土豪劣绅胆战心惊,他们纷纷要求国民党县政府和反动军阀出兵镇压。国民党县党部和反动县政府串通,包围了东楼子村、西楼子村,进行残酷镇压。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孙仲衢、刘明三等中共诸城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省委巡视员刘俊才在群众掩护下安全转移。在突围时,孙仲衢不幸跌伤致残,他离开诸城后,又带病去潍县、青州、招远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因病去世。

  刘明三离开诸城后,辗转到了大连,设法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参与开展了一些地下活动。1938年底,他参加刘涌领导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1939年,回到家乡的乡村公所谋事,先后任副乡长、乡长。1943年,被安排到八路军滨海区敌工部工作。1945年春,因策反汉奸公冶印臣被捕。尽管敌人对他用尽了种种酷刑,但他坚贞不屈,丝毫没有泄露党的机密,最后敌人把他活埋,他牺牲时年仅39岁。

  孙仲衢、刘明三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留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他们的墓地也成为宝贵的红色资源,彪炳史册。

  孙仲衢烈士陵园位于诸城市石桥子镇孙家楼子村西北,渠河以南,原为普通墓葬,1991年,诸城市委和石桥子镇党委拨款建设陵园。

  刘明三烈士墓位于诸城市石桥子镇西楼子村,保护较好,现已成为当地进行革命教育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