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马忠辉 晚年带领票友成团

  

  青州市民族艺术团成员在排练。

  马忠辉生在书香门第,他的家也是个京剧窝子,他从小便学唱老生。工作后,他一直坚持着这份爱好,这才有了近花甲之年时艺术生涯的第二春:他挑头成立青州市京剧票友协会,一年之内,会员由8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三年后,他又组织起青州市民族艺术团,仅京剧队就排练了几十出大戏或折子戏。

  男孩学老生有板有眼

  引省团老旦名角驻足

  1951年,秋高气爽时节,午后,省京剧团著名京剧老旦马韵甫漫步于青州城里古街,行至一棵老槐树下,被一曲悠扬动听的琴声和童声童气的京剧对唱《二进宫》所吸引,驻足细听,声音虽然稚嫩却有板有眼,韵味十足。循声进入一户回族家庭,询问得知,两个男孩,学唱老生的叫马忠辉,12岁,学唱花脸的叫马春臻,还不到10岁,都长得眉目清秀,拉京胡的名丁树昌,18岁,三人都是城里回族人。得知眼前这位气质高雅的中年女士的身份,三人肃然起敬,热情迎客。临走时,马韵甫恋恋不舍,回济南立刻向团长周亚川推荐。恰好省京剧团想培养花脸演员,经面试,马春臻被招收进团,拜著名花脸唐世辛为师学艺。不几年演技大进,唱功满弓满调韵味十足,很受观众欢迎。遗憾的是,马春臻倒仓时嗓子沙哑,发音困难,无法再登台。无奈请辞回家,拜青州著名中医杨伯修为师,成一代名医。

  这一趣事看似偶然,实则反映了青州回民普遍热爱京剧的传统。1939年春,马忠辉生于青州城里卫里巷一书香门第。父亲马景伍深谙国学,喜欢书法,酷爱京剧,颇有造诣。长兄马忠光,比他年长14岁,是当时青州的名票,工梅派青衣,曾与著名票友马仲三同台演出。马忠光在城里戏园子演出的梅派戏《宇宙锋》颇受欢迎。二姐马春英也是梅派,嗓音甜美,名噪一时。那时,几乎每天晚上,京剧票友们都聚集在城内卫街徐家理发馆自娱自乐,热闹非凡。琴师有杨德重、王兰昌,之后有杨会亭、黄登春、陈学汉等;票友生、旦、净行当齐全,资深票友有丁连生、马忠光、马传禄(花脸,后下海入京剧团)、赵忠亭、马光溪、丁元臣、赵忠奎等。

  可以说,马忠辉是在京剧窝子里长大的。

  单位慰问演出他必上

  攻马派老生技艺大进

  虽然痴迷,但对于票友来说,京剧毕竟不能当饭吃。马忠辉参加工作,辗转几处,挣工资养家很辛苦,但对于艺术的爱好一直丢不下。他爱好广泛,唱京剧、练书法、打乒乓球,都出类拔萃。在益都低压阀门厂时,他担任厂业余剧团的副团长。一进农历腊月,业余剧团就脱产训练,吹拉弹唱,每年正月进营房慰问演出,马忠辉彩唱的京剧《借东风》是保留节目。

  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马忠辉创办了青州市光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1995年,他把公司交由儿子儿媳管理,专心侍奉生病的老伴,时间相对宽裕了,年近花甲的他重拾京剧。他遍访名家,诚心求教,青州市京剧团刘新珠曾悉心指导他,从京剧流派的特点,到演唱中的板眼尺寸、咬字行腔,使他受益颇深。后生马传根建议他专攻马派老生,并强调咬字的重要性,马忠辉虚心听取,认真改进,技艺大进。

  步入老年,马忠辉再度迎来艺术生涯的春天。从2003年开始,他陆续参加县、市、省、全国各级各类京剧大赛,且“弹无虚发”,收获满满:2003年,获潍坊市景酒坊杯全市戏曲票友大赛金奖;2004年,获中国德艺双馨大赛山东赛区老年组金奖;2005年,获山东省首届京剧名票大赛复赛二等奖、潍坊市京剧名票大赛一等奖。至于青州市举办的京剧比赛,拿十佳票友奖等荣誉,就更多了。

  成立票友协会设票房

  带领民族艺术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