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马传根 组建剧社登上央视

  

  马传根(右)正在排练。

  马传根是青州京剧票友界的“少壮派”。五年省吕生涯结束后,他回到青州发展京剧事业,组织“齿轮厂京剧团”,名声大噪;组建青州民族京剧社,带领京剧社赴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京剧演唱会舞台。青州民族京剧社是目前青州市各票友活动团体中,规模最大、条件最好、活动开展最好的团体之一。

  从小随名师学唱

  参加文化馆排练

  马传根是青州京剧票友界的“少壮派”,领军人物之一。

  马传根,回族人,1954年生于青州东门卫里巷,这一带是回族聚居区。青州回族普遍爱好京剧,马仲三、丁连生、马传禄、刘志堂、赵忠亭等,都是名票。马传根的父辈喜好京剧,左邻右舍也都爱好京剧。小时候,马传根常到有钱人家去蹭听,那家有一台老式的电唱机,唱的《沙家浜》《红灯记》,他一边听一边跟着唱。街坊张清林说:“你这嗓子,在青州不好找,我给你找个拉胡琴的,你跟着唱吧。”

  张清林带他去找青州知名琴票陈学汉。陈学汉听马传根一唱,立刻认定是块料,从此,马传根经常到陈学汉家中唱京剧。陈学汉京胡拉得好,精通乐理,他细致教导马传根,每一句的唱法、吐音、气口、咬字等。陈学汉还领着马传根到各个活动点演唱。陈学汉与北门里的杨会亭(操京二胡)、钱局巷的察希彦(操月琴)以及王府村的房崇新、房崇建兄弟等票友经常一起唱戏,可谓名票会聚。

  卫街冯宅对门脱大娘家,一度成为京剧票友们固定的演唱地点。拉的、唱的,济济一堂。给马传根拉琴的是青州名票温联源。和马传根一起唱戏的还有沙作军、张德忠、马厚新、杨志忠等。文化馆的周国庆、徐慧青发现马传根是个好苗子,让他参加文化馆排练,在人民影院演出了《龙江颂》《平原作战》,马传根饰演的阿坚伯和赵勇刚颇得好评。徐慧青原是京剧团的,唱程派青衣,会唱,会拉,会导戏,是公认的京剧高手,因技艺全面,被调到文化馆工作。马传根受老师徐慧青的影响很大。

  省吕面试一试即中

  省领导出面挖人才

  1974年,马传根到东坝公社插队,一直在公社文艺宣传队担纲主演,到各村巡回演出《沙家浜》《杜鹃山》等现代京剧。一天,哥哥马传深骑着自行车来找他,说文化馆的周国庆点名叫他到文化馆参加面试。原来,省吕剧团来青州挑学员,报了400多人,却挑不出中意的。来人说:“你们县文化历史这么悠久,怎么没一个条件好点儿的呀?”周国庆说:“条件好的,倒是有一个,小马,但下乡了。要不,我想办法把小马找来,你们看看?”省吕来的皇甫大华和赵晴秋说:“那就叫他来看看吧。”

  于是,哥哥用自行车驮着弟弟往城里赶。

  皇甫大华踏着一架英国的脚踏风琴,让马传根唱。马传根唱的是《沙家浜》选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只唱了两三句,皇甫大华就说:“好了好了,停了吧。你喜欢的是京剧,若是学吕剧,你愿意吗?”马传根不假思索地说:“愿意。”“那行,你等着复试吧。”

  这一等可太熬人了。烟厂招工,机不可失,马传根觉得,先从乡下上来再说,于是户口落到了卷烟厂,干电工,也挺不错。事后才知道,当时省吕招学员有一条杠杠:下乡或就业要满两年。而马传根下乡才一年半。县里严格执行规定,不放人。为挖人才,省文化厅领导专门向潍坊市的有关领导过问此事,于是层层转达,马传根的户口才从卷烟厂转到济南。

  在省吕充分展示才华

  回青州发展京剧事业

  三年戏校,五年省吕,马传根成为省吕剧团重点培养的年轻演员,曾获山东省青年戏曲表演一等奖,经常在济南南郊宾馆为中央首长演出。著名演员、省吕剧团团长郎咸芬与他住楼上楼下,对他照顾有加,艺术前景一片光明。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随着儿子帅帅的出生,他长期与妻子两地分居,给他们的小家庭造成很大困难。省吕曾想把他妻子调去干行政,但限于编制久拖未成,无奈,1984年,马传根告别省吕,回到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