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联源(右)在演奏中。
温联源是青州京剧票界有名的京胡琴师,他自小擅长各种乐器,最喜欢的是京胡,下乡时已拉得小有名气,在京剧团下乡演出,吃了苦,也丰富了演出经验。他练习刻苦,得名师指教,扎实进步,拿过奖。退休后,逢演出邀请,他必上场。
调京剧团拉京胡 下乡进村演出
在青州京剧票友界,说到京胡,温联源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
温联源祖籍天津,祖父、父亲非常喜欢京剧。温联源自小喜欢文艺,爱好多种乐器,最早是笛子,他的笛子曾是许多演出场合的亮点,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欢快激昂,脍炙人口。之后是二胡、京胡、月琴、萨克斯等乐器。当年,交谊舞盛行,他与朋友们用西洋乐器进舞池伴奏,开风气之先。
但他最钟情的还是京胡,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也是京胡。
1966年,温联源开始学拉京胡,他最初接触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他向青州市京剧团的琴师请教,在家刻苦练习。到1969年下乡时,他已拉得有模有样并小有名气了。因此,他到高柳村不久就被知青办调到谭坊南付村,参加革命样板戏的排演,这也是京胡改变他人生的开始。
他被调到集全县之力修建的章庄水库,在章庄水库指挥部益都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干就是四年。回城就业后,他还被抽调到章庄水库拉京胡、吹笛子。又因为京胡拉得好,调进青州市京剧团,与朱德华、刘新珠、丁枢忠等同台献艺。再后来,如日中天的铝箔纸厂把他要去,成为厂文艺队的骨干……
在京剧团的那些日子,下乡演出也是一段特殊的人生体验。有一年他正月初三进山,按预定线路,冰天雪地,逐村演出,个人自带铺盖,五里、庙子、淄川……直到清明节才回城,其间一直住在山乡,从这村到那村,也大多徒步,如有辆拖拉机,就是意外之喜。
为找一个音 反复拉一两个小时
温联源能在众多的京胡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是下了一番狠功夫的。
他先后得到潍坊市京剧院李国华,山东省京剧院杨柳青、毕可安等名师的指教。这些名师不但教指法、说奥秘,还以自身经历给他以启示,名师在练琴时,经常每天拉琴10余个小时;为找到一个音,往往反复拉长达数小时。
拉对音符、跟对节奏只是最低要求,为找某个音的最佳效果,他反反复复拉上一两个小时。也正因为这份执着,他的京胡才能扎扎实实地进步。1986年全市文艺比赛中,他凭借一曲京胡独奏《庆新春》(王全忠作曲)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
退休后的温联源有了更多时间,除固定参加各类京剧票友活动外,市里每有大型活动,他都应邀参加。妻子赵红也爱好文艺,一直理解并支持他拉胡琴。赵红原来跳民族舞,在他的影响下喜欢上京剧,学唱了不少张派、程派戏。有这样的专属琴师,进步当然神速,由温联源操琴,在云门剧院等大场合都彩唱过张派《西厢记》《望江亭》等折子戏,颇得票友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