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更名为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
李人凤
岳拙园读中学时开始读大量进步书籍,积极组织和参加抗日游行示威活动。1933年,他被捕,入狱四年里坚定信仰,积极抗争。出狱后,赴临淄巩固发展当地抗日武装。岳拙园随军征战,一直做政治指导工作,对十团机关和部队党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后任第十团政治部主任。
深为民族前途忧虑
参与组织学生运动
岳拙园,又名岳桃令、岳朴令,字拙园,1911年9月30日生于广饶县岳家村(今属东营市东营区)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据东营区岳家村《岳氏族家谱》记载,岳氏家族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次子岳雷后裔。岳拙园父亲岳龙祥读过私塾,在家务农,在村中有威望,曾主持村中家谱续修。
岳拙园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他3岁那年,父亲去世。岳拙园朴实厚道,天资聪颖,温文寡言,刚直正义。他在村中上私塾,学习用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28年,岳拙园17岁,母亲去世,他考入青州省立第十中学(今青州第一中学)读书,依靠异母兄供养,才得以继续学业。在有识之士抗日救国的宣传影响下,岳拙园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他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进步报刊书籍。1929年10月,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值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混战不休,举国上下兵连祸结,民生凋敝。寡言少语、性情刚直而富有正义感的岳拙园,深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忧虑。在学校里,他参加了学生读书会,阅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和大量进步书刊,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通过读书,他胸襟豁然开朗,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研究分析社会,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探讨国家民族兴亡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岳拙园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组织和参加抗日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2月,他又遵照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奔走于济南各校,组织“济南市学生赴南京抗日救亡团”。他的革命行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和学校的不满。岳拙园的哥哥惟恐他惹事生非,多次来信劝导他“要以读书为本,莫要乱撞”。在国民党省政府做事的二侄子也前来劝他“要好自为之,莫问国事”。然而岳拙园却不顾家庭的阻挠和权贵的压力,于1931年10月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作宣传工作,成为山东的骨干。不久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被捕入狱绝不动摇 铁窗四年坚持抗争
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挠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安排了大小会考,企图把学生控制在校园内。岳拙园积极组织学生反对会考。有一次,他痛打了阻挠学生开展救亡运动的校长。为此,国民党当局将他逮捕,拘押70多天。他获释后即被解除学籍。
1932年7月,岳拙园转入北平市立中学读书。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并在北平市委宣传部工作。不久,山东省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岳拙园奉命调回,负责到青州一带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后又调入临时团省委负责宣传工作。
1933年7月2日,由于中共山东省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山东多地党组织遭到破坏。7月7日,岳拙园在济南火车站被捕,从此开始了四年的铁窗生涯。
关押岳拙园的济南第一监狱不把政治犯当人看,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岳拙园一入狱就被戴上镣铐。几个人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吃的是霉烂的粮食,一天到晚不准讲话;至于看书写字,更是完全被禁止,还常遭打骂。为了改变这种人间地狱的生活条件,岳拙园和同狱的“政治犯”一起领导难友们开展了数次斗争。在一次争取生存权利、反对虐待犯人的绝食斗争中,他肺病复发,大口地吐血。可是,为了争取斗争的胜利,他视死如归,坚持绝食五天,直至狱方答复了他们的要求,才恢复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