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重点文化企业及特色文化小镇 > 正文
潍坊寿光市:锻造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品牌(3)
在这里,砥砺前行的心劲在激荡。随着党性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寿光市党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以丰富的史实史料为载体,开创现场教学、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主题党课、微党课、创意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每年有超过3万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将充分利用党性教育基地教学资源, 灵活运用各类教学形式,促进党员加深对先模人物事迹了解,切实增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党性教育基地相关负责人说。串点成线 树立建设布局“精”标尺
山东寿光市以陈少敏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三元朱村史馆、马保三故居、张玉山故居等党性教育教学点为依托,通过各展馆鲜明的体验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合理的课程设置,全力打造寿光党性教育品牌。从党史中借力、在党建上发力,运用三把“标尺”衡量基地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效果,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性教育基地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位于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于2019年12月29日正式开馆,2020年9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如何以此为支点,为全市党性教育“立柱架梁”?寿光市的做法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设计党性教育教学路线,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加强党性教育培训效果,以“使命·担当”主题,全力打造“红色+绿色”“党建+发展”“使命+担当”的党性教育品牌。
为把党性教育基地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寿光市注重点线面结合,既盘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革命遗址,又将红色史迹点串连成线、连线成面,确保每一个布局都深思熟虑,每一个场景都触动心灵,思想的力量在这里拔节生长。“通过在各个教育基地的学习,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辛。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画面上的一草一木,听到的不只是一个个小故事,而是一段历史,一段需要被铭记和被感恩的历史。”曾参加寿光市党性教育基地培训的年轻党员张仕琪坦言,只有到这里经受党性教育的洗礼,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革命精神,对敬业、奉献这些字眼才能有切身体会。
据了解,寿光全市共有党性教育基地6处,分布在多个镇街。2019年以来,寿光市党性教育基地累计开展党性教育培训1600批次、6.5万人次,完成省级以上重要接待任务260场次。为确保党性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寿光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先后组织召开200余次座谈会,并邀请史料专家、革命前辈深挖红色资源,深入研讨材料撰写及场馆建设。精心打造陈少敏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张玉山故居等6处现场教学点,并培养起一支专职讲评队伍。基地按照“地理相近,内涵相通”的原则,串点成线,精心设计“一带多线”参观线路,形成寿光版“红色地图”。基地各个教学点特色鲜明、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让学员一路受洗礼、一路受教育,补钙铸魂、砥砺奋进。
深入挖掘 树立教学资源“实”标尺
陈少敏纪念馆
近年来,寿光市深入挖掘寿光红色资源,丰富展陈资料,还原真实历史,全力推动党性教育基地提档升级。寿光市委组织部抽调市委党校、各镇街、市党史研究室骨干力量,组成“红色资源”调研组,先后到北京、天津、湖北、陕西、山东、河北等省100多县市集中开展资源采编工作,广泛寻找收集线索,征集革命文物资料,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截至目前,共征集整理出革命实物360余件,拜访革命英雄人物后代及相关人员近百位,采集照片1.2万张,收集相关纸质史料资料900份,采集40位抗战老兵及后人视频资料,再现了老兵们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真实历史。
“通过大量搜集历史资料,我们利用主题雕塑、大型浮雕、场景复原、大型半景画,结合声光电与多媒体等程控技术,再现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全过程,图文并茂、翔实完整地记述了八支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和南征北战、英勇杀敌的光辉战斗历程,将寿光革命老区的英雄儿女慷慨赴国难、热血浴中华的无畏精神一一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以最直接、最直观的方式教育年轻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