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建炎南渡中的潍坊士民(22)

赵思诚:

屡上谠言陈述弊端

  两宋政坛上,曾活跃着许多诸城赵氏子弟,犹以北宋宰相赵挺之最为知名。赵氏南渡后,其家族科第鼎盛,亦不乏名臣。

  赵挺之长子赵存诚,字中甫,进士出身,北宋末年曾任校书郎、秘书少监、卫尉卿,南宋建炎二年,以徽猷阁待制知广州。赵存诚三弟赵明诚,南渡后曾以朝散大夫、秘阁修撰知建康府,并兼江南东路经制使,后又知湖州。

  赵挺之次子赵思诚亦著闻于时。赵思诚(?—1147),字道甫,北宋末年中进士,授秘书郎,大观元年授著作郎,政和、宣和年间曾任中书舍人。靖康之难后,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年(1132)守起居郎,次年试中书舍人,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后以徽猷阁待制知温州。绍兴四年(1134)再试中书舍人,侍御史常同弹劾赵思诚,称其父赵挺之与蔡京、王黼同时辅政,靖难之祸,难辞其咎,其子不能担任要职,遂罢中书舍人,以左朝散郎、徽猷阁待制知台州。后以左朝散郎、徽猷阁待制知嘉定府。绍兴七年(1137)复任中书舍人,充宝文阁特制,出知南剑州。次年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在任曾重修洛阳桥。绍兴九年(1139)又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1141)以左朝奉大夫、宝文阁待制知衢州。后又以宝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三年(1133),赵思诚上疏请禁武臣添差,以清入仕之门,息冗官之弊。赵思诚说:“州县武臣忝差甚众,一郡至有三四十人,贪污不法,民受其弊。望自今惟忠义及有功劳于国之子孙,朝廷特加优恤者许添差外,余并禁止。若以员多阙少,当自稍清入仕之门,以息官冗民贫之弊。”诏除宗室外,令吏部开具,申尚书省。绍兴七年(1137),赵思诚入对时,论荫补之弊,他说:“每遇亲祠之岁,补官者约四千人,是十年之后,增万二千员,科举取士不与焉。臣将见寒士有三十年不得调者矣。”但未被高宗采纳,一直到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才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