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中国文化报》头版刊发 | 山东潍坊:非遗回乡 百姓迎来物质精神“双富裕”(2)

 
高密市姜庄和聂家庄分别是扑灰年画和泥叫虎的发源地。当地政府组织非遗传承人在发展民间艺术品生产的同时,与国内艺术院校和当地中小学建立研修研学基地,提高艺术品产值和文化影响力,促进民间艺术创新发展。聂家庄泥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高密民间艺术研修实践基地,与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6所院校合作建立了游学课堂。
 
寒亭区杨家埠村则大力挖掘非遗资源,持续发展年画风筝旅游,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民间艺术品销售收入两亿多元。青州市井塘村以石砌房建造技艺为主题开发农村文化旅游,每年接待各地游客数十万人次,为村民开辟了脱贫创收之路。
 
潍坊各地还注重发挥“新乡贤”积极性。非遗传承人正以文化带头人的身份加入新时期乡贤队伍,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日益凸显。临朐县冶源镇北杨善村剪纸传习所负责人史成友,带领村民挖掘创新流传百年的剪纸艺术,争取政策投资160万元,建设北杨善剪纸艺术馆。史成友还和村民成立了拥有150位会员的村级剪纸协会,并与邻村赵家楼和马家楼共同打造剪纸年画非遗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者两万余人次。
 
“非遗是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最能够体现民族智慧、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潍坊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建议,非遗重回乡村,未来要着力丰富表现形式,为传承注入“活力、美丽、时尚”元素,让非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