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扎制立体“空间站” 准备风筝会飞上天

  张效东正忙着扎制一只长约2米的“空间站”风筝。

 


  春天是风筝艺人最忙碌的季节。2月23日,在寒亭区寒亭街道张家院村,73岁的风筝艺人张效东早早忙活起来,设计、扎制风筝,备战即将到来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张效东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发明了动态风筝和会唱歌的风筝,使潍坊风筝成了“活”的工艺品。

  张效东的风筝工作室像一个小型的风筝博物馆,无论是墙上挂的,还是地上堆的,全是形态各异的风筝,制作精良,惟妙惟肖。

  张效东正忙着扎制一只长约2米的“空间站”风筝,是由4部分拼接组成的立体风筝,设计构思巧妙。风筝的整体框架已经制作完成,正待绘画涂色。别看这只风筝是缩小版空间站,却五脏俱全,包括核心舱、返回舱以及宇航员的出舱口等。“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中国空间站的报道,从心里为咱们的国家、航天员感到骄傲,就萌生出制作一个‘空间站’风筝的想法。我把新闻里空间站的图片打印出来,对照图片做成了这个风筝。”张效东说,今年风筝会的时候,“空间站”风筝就能飞上天啦。

  张效东自小喜欢风筝且心灵手巧,短时间就把风筝扎得有模有样。中学毕业后,他干过钳工、修表工、木工,还学过潍县舞龙、舞狮等。1984年,潍坊举办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张效东精心扎制了一只板式“雷锋”风筝,以精美的画工获得放飞绘画一等奖。此后,张效东干劲十足,开始尝试把国家大事和乡土民俗都融进风筝扎制中。

  上世纪90年代,潍坊风筝大多固守传统的板式、筒式、硬翅、软翅、串式等。想到自己年轻时做过钟表维修工,张效东便开始尝试利用齿轮的机械原理制作会动的创新风筝。

  当时,张效东的院子里养着鸡,看到小鸡吃米时头一点一点,感觉十分有趣,便开始思考怎么能把“小鸡吃米”变成风筝。他一遍遍构思和设计,利用齿轮机械原理,没想到还真做出了会动的风筝。从此,张效东的动态风筝越飞越高。

  之后,他还创作出了会动会唱歌的“福娃”风筝及“青蛙螳螂对弈”等高科技创新风筝,使传统的潍坊风筝变成了“活”的工艺品。张效东还大胆尝试,创作了集声、光、电多种科技元素于一身的大型立体风筝,并利用齿轮和杠杆原理,使风筝发出光和声,在天空中“吞云吐雾”。

  与许多风筝艺人固守着“传男不传女”的祖训不同,张效东不但将自己的女儿张琦培养成了潍坊风筝界的后起之秀,对慕名前来的风筝爱好者,也是毫不保留地热心传授。

  张效东经常到国内外各大城市参加风筝扎制、放飞表演,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忘宣传潍坊风筝,让潍坊风筝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