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演给村民看,这样的舞台更有活力。“那个是我奶奶!”“最前面那个不是镇上卖烧肉的吗?这么一打扮都认不出来了,真好看!”每个节目的演员一亮相,都引来台下一阵讨论欢呼。
73岁老太太上台表演舞蹈《画你》。
从田间地头“长”出来的表演,有一种质朴平实的美和力量。一位73岁的老太太身着藏族传统服饰演出了一曲舞蹈《画你》,悠扬的旋律、柔美的舞步,让台下观众看得出神。
农民群众不仅需要大剧团的偶尔下乡,更需要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自导自演的小戏、口口相传的小曲、从手机里学来的广场舞……这些丰富多彩又生动鲜活的农村特色文化,就是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
一个个源于身边事的创作、一场场身边人的演出,文化下乡与农村本土文化就在田间地头的大舞台上共荣共长,下乡的文化真正融入了农村生活。
演出活动让夜晚的村子热闹起来。
作为国家二级演员,曹芍芬曾当选2015年度“中国好人”“山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组建成立了日出东方艺术团后,她既是艺术团的团长,也是诸城市日出东方慈善义工团团长,这位长期服务基层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关于如何让下乡的文化落地生根,有自己的思考和坚守:“把文化下乡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让下乡的文化真正融入农村生活。这些年我们侧重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诸城方言,创作成朗朗上口的小品、民间小调进行表演。”
身边人、身边事最容易起到教化作用。去年曹芍芬结合普法宣传进社区,主持创作完成了茂腔小戏《割肉还母》,戏中既有敬老爱亲,又有《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公序良俗与送法下乡经常这样在作品中相融合。在李子园村演出现场,《小姑贤》《割肉还母》等剧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演员表演朴素活泼,平凡而真实,表演结束时群众们仍意犹未尽,掌声连连。
“文艺工作者为百姓服务,必须不怕苦、不怕累!”这些年的基层演出经历,让曹芍芬最有感触的是基层群众对艺术的期待和热爱。“夏天天气炎热,观众拿着扇子边摇边看;冬天寒风阵阵,观众裹着大衣焐着手看。他们的期待和支持就是我们演出的动力,每一个节目都要精益求精,每一次演出都尽最大可能让想演的群众上台。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曹芍芬说。
一座山连着一道坡,茶山里飞出欢乐的歌。“比过年还热闹!”62岁的村民王乃桂说,平时村民一般晚上8点就关大门睡觉了,这会儿都十点半了,广场上还热闹着、欢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