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造”赋能乡村振兴,潍坊全力搭建传承、联营、文旅、传播“四个平台”,将“手造”融入民众生活、公共文化、文旅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因手艺更兴旺,让农民生活因“造物”更美好。目前,全市发展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近2000家,年产值200多亿元。风筝、年画、核雕、泥塑、草编等手造产业成为乡村新业态,10万多农民借此实现“家门口就业”。
“文创+”
让“手造”“活起来”
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不仅是让文化元素火起来,更要“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
走进潍坊手造博物馆,2000平方米的展厅中,一边是活态展示区,共入驻风筝、年画、面塑、葫芦烙画等十余个手造项目;一边是静态展示区,包括潍坊手造文化展厅(基本陈列)、专题展厅(定期换展)、研学空间、博物馆手造文创商店四个功能区。博物馆定期邀请烙画、花灯、剪纸、风筝等手造项目的工艺美术大师进行现场展演,将技艺传授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
在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赋能山东手造”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同样设置了主题为“守正创新”的“手造”项目展览。从风筝、昌邑丝绸、杨家埠木版年画、核雕到鄌郚乐器、昌乐蓝宝石、国潮服饰,让现场嘉宾近距离感受了手造技艺带来的震撼。
创新是“手造”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以“文创+”为切入点,潍坊挖掘培养了一批创新意识强、市场思路活的手造艺人和文创企业,赋予了“手造”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推动“手造”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时尚化、多元化美好生活追求。如虎行天下文创公司的“瓷叫虎”多次获得国家文旅部旅游商品金奖;潍坊风筝与数字技术、运动生活等嫁接融合,为大型手游《王者荣耀》创作主题风筝,全网销售量三十万余只;俗称高密“三绝”的泥老虎、剪纸、扑灰年画融入腾讯手游《妄想山海》,聂家庄泥塑、扑灰年画与清华美院合作推出周边文创;国潮服饰设计师王平的作品被外国主流媒体报道、驻外大使转发,视频全网近千万点击量。
“潍坊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看来,文创设计实际上是“A到A+”而非“A到B”的过程,在不改变文化根源和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更贴合现代人审美,才是实现“文创赋能”的最大力量。
山东省开展“文化创意设计赋能山东手造”行动的意义也在于此。行动重点针对陶瓷琉璃、纺织服装、编织印染、珠宝首饰、风筝年画等“手造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创意设计赋能服务,帮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设计能力,增强营销传播效果。而这些产业集群,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做大做强
才能走得更远
聚焦“手造”,潍坊正在书写一篇“两创”的大文章。多角度寻求突破和创新,推动更多“手造IP”出圈,让更多手造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重任在肩,企业和传承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的焦灼挂在了脸上。为此,“文化创意设计赋能山东手造”行动专门设置了一场座谈会,邀请各路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传承人、设计师面对面交流,深度剖析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怎么推动潍坊的本土文化走出去?传统工艺怎么包装推广?”
“时代一直在变,为了迎合消费者,我们也要变,可是我们很难把握这个度。变化太大,老顾客不认。变化太小,又抓不住年轻人。怎么办?”
“中国的传统文化能不能与西洋乐器结合起来?怎么结合效果最好?”
“打造IP,具体该怎么操作?”
“怎么才能成功的把文创产品推向市场?”
……
一个又一个问题,背后是潍坊“手造”行业探索“出圈”的决心和勇气。
推出一个IP“顶流”,所要做的,就是打通全产业链条。刘平云说,全产业链条包括前端、中端、后端。文创设计人员需要多在前端下功夫,借助山东、潍坊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做好产品的设计。企业则是中端,要把设计理念完整呈现出来,给消费者一个能立得住的产品。后端包括传播、营销,就需要政府搭台,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帮助企业将产品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