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郑玄经学 赓古续今 弦歌不辍

    8月14日、15日,在“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交流发言,围绕郑玄经学与东亚文化,畅谈研究成果,交流时代价值。
日韩学者各抒己见
  郑玄对东亚文化影响深刻,日本很早就开展郑玄研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池田恭哉以《日本郑玄研究简介》为题,以时间和名家为线索,讲述了早期日本学者进行的郑玄研究。来自日本山口大学的伊藤裕水教授,以《日本古典籍如何利用郑玄——以<令集解>为例》为题,摆史实、列案例,现场破译日本律令中隐藏的“郑玄密码”。
  曾任韩国高丽大学哲学研究所研究教授、韩国古典翻译院翻译委员,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田炳郁表示,韩国对郑玄的研究很少,但受其影响却很深。他以郑玄对《大学》的解释入手,对话现场学者:“当探讨研究格物致知的问题时,何为格?何为物?郑玄的格物致知与诸子百家并不相同,为何其更富有研究意义?这是我此番前来想与大家一同探讨的议题。”
  韩国成均馆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韩国研究所讲师柳旻定则认为儒家金律是一元性的,“忠”是“恕”的辅助,“恕”才是儒家金律的核心概念,儒家金律具有超越性,儒家金律不局限于社会政治关系和阶级,是可以广泛适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道德准则。
国内学者字字珠玑
  国内各位学者轮番上场,对郑玄经学作了深度阐释和理论解读,字字珠玑,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陈壁生表示,郑玄经学对中国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郑玄的“礼学”塑造了中国文明特色。郑玄将三礼之书合成一家之学,“礼乐文明”的形成,郑玄在其中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飞认为,中国古代的学术大致分为两阶段:一个阶段为汉唐,中心人物是郑玄;一个阶段是宋明,中心人物是朱熹。郑玄经学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未来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对郑玄经学的重新重视和阐释。
  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教授赵红卫认为,潍坊地域学术经史源远流长,齐鲁经师又以潍水一带密度为高,尤其是东汉经学大家郑玄。他囊括大典,兼综百家,在中国经学史上的贡献凸显了潍坊地区经史之学的地位与影响,其融通今古文经学的最大意义是使当时纷纭的经学统系融合、统一。
  潍坊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杨洁就郑玄融通今古文经学的背景根源提出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郑玄的家世渊源、宗族情结、性格特征等都是重要的原因,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郑玄所处的东汉末年,是一个政治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今文经学注重微言大义,郑玄在阐释的同时可以以经解为谏书一定程度上干预现实政治,还能委婉隐晦保全自身。古文经学严谨朴实、注重阐释名物制度,有利于经学的发展和传播,而且古文经学更加适合教化。
高水平学术盛宴
  1800多年前,郑玄出生于潍河岸边,他自幼饱读经书,外出游学,遍访经师,走遍大半个中国,后潜心注《礼记》,终成一代宗师大儒。1800多年后的今天,东亚学者齐聚潍坊,跨越时空,在郑玄故里,与故人隔空对话,与嘉宾深入交流,赋予了“礼是郑学”新的时代意义。
  两天的交流发言,让专家学者们意犹未尽。在活动中,他们围绕郑玄经学的研究成果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不仅分享了各自在郑玄经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与独到见解,还就郑玄经学如何促进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认同与理解、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经学的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将经学智慧融入现代教育与社会治理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探讨。活动现场,观点交锋,思想激荡,上演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大儒郑玄留下的灿烂文化遗产,必将成为潍坊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