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我市全力打造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

  工艺精湛的潍坊风筝、色彩鲜艳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憨态可掬的高密泥塑……潍坊,襟连海岱,道承齐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让非遗贴近现代生活生产方式,为千年潍水文脉注入了新活力。2019年12月25日,经文化和旅游部验收评审,原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更名公布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我市将利用五年时间,通过对保护区内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修复及改善,建立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成布局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有效保护、保存濒危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高文化驱动力、精神凝聚力和城市影响力,将保护区打造成为地域特色明显、文化资源丰富、传承保护有序的一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样板。
 
 
四大片区
 
涵盖古今文明
 
  翻阅潍坊厚重的发展史册,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这方热土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潍坊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历史形态,体现了潍坊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此次保护区的划分,以潍坊历史文化特征及地形地貌为依据,拟将潍坊市域文化生态空间划分为青齐文化生态片区、商业手工业文化生态片区、民俗融合发展生态片区以及海洋渔盐文化生态片区四大片区。
 
  在青州古街,踢花毽、扑蝴蝶、撂棒槌……非遗文化展演成为当地一大特色。我市充分挖掘县域地区非遗文化元素,开创“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非遗惠民新模式,彰显活态传承,让中外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此次划定的青齐文化生态片区,包括青州市平原地区、寿光市平原地区(除沿海区域外)、临朐县平原地带、昌乐县平原地带。此区域为古齐国的核心腹地,继承了较多的齐国文化特征,形成了王府文化、文人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驻军文化和丰富的大众文化。2023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稷下学宫、《考工记》官营手工业文化、姜太公治国思想、贾思勰《齐民要术》《蚕丝韵言》、青州驼山石窟佛像、昭德古街等为主的青齐文化游学旅居风情带。2024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主题的中国农耕文化展览馆和以昌乐营丘古城遗址为基础的姜太公传说纪念馆。
 
  “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这曾经是潍县经济繁荣时期,商业和手工业文化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潍县近代商业、手工业的规模之大,群体之广。此次划定的商业手工业文化生态片区,包括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以及昌邑市(除沿海区域外)。此区域因潍坊市区(老潍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近代以商业和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2020年底前,将初步建成多元功能非遗综合体和文旅目的地十笏园非遗空间。2021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全省优秀医药展示体验为主的潍坊市传统医药传习中心。2022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再现柳疃丝绸下南洋历史景象为主的中国近代海上丝绸之路风景带。2023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金宝非遗小镇等为主的非遗主题小镇、非遗集市和非遗文创工坊。2024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促进优秀中医文化传播,提高地域人文影响力的黄元御御医医术研究院。
 
  孙膑拳、东路大鼓、公冶长的传说、高密剪纸、扑灰年画、高密茂腔、聂家庄泥塑等非遗项目,勾画出了保护区的民俗融合发展生态片区。该片区包括诸城市和安丘市的平原地带以及高密市。此区域兼具齐鲁两国文化的特色,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两线繁荣,极具历史和人文特色。2023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诸城派古琴为主的诸城派古琴艺术雅集授艺中心和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孙膑拳为主的国际青少年武术交流中心。
 
  从秦始皇东巡祭海发端,潍坊北部沿海的祭海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渔盐文化是我市的特色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北海渔盐文化,挖掘历史积淀,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一直是滨海人的不懈追求。海洋渔盐文化生态片区,包括寿光市北部沿海地区、昌邑市北部沿海地区、滨海开发区,该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卤水制盐区,渔盐文化盛行。2023年底前,将初步建成以历史上渔盐生产方式、生产习俗和管理制度为策展基础的中国海洋渔盐文化博物馆。